明清徽州水利工程的举办方式与筹资渠道.docxVIP

明清徽州水利工程的举办方式与筹资渠道.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

明清徽州水利工程的举办方式与筹资渠道

?

?

?

?

?

??

?

?

?

李其平

[摘要]明清时期徽州地区水利事业极为发达,水利工程的举办方式主要有官办、官倡民办和民间自办三种形式,并通过官府拨款、征收水利费、士绅富商捐助等方式筹集资金,呈现举办方式与筹资渠道多元化的特点。

[关键词]明清;徽州;水利工程;举办方式;筹资渠道

K248:A:1672-8653(2014)02-0011-02

徽州自古山多田少,土壤贫瘠,自然灾害频发,粮食作物产量较低。明清时期,由于徽州人口增长迅猛,食指日繁,人地矛盾更为凸显。“徽处万山之中无水可灌,抑苦无田可耕,坪墝埆之土仅资三月之食,而水利之不可不亟”[1]。因此,为缓解粮食压力,徽州人民不得不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积极发展水利事业,防治水旱灾害,提高粮食产量,应对生存危机。“农田因山为胜,资水灌溉。然地峻如建瓴,惟有开塘筑堨,潴蓄浇灌”[2]。明清徽州水利工程名目不一,有塘、堨、陂、坝、渠、水射等,或蓄水,或引水,或提水灌溉,皆因时因地而异。据康熙《徽州府志》卷8《建置志·水利》统计,明清两代徽州地区(含歙县、休宁、祁门、婺源、绩溪、黟县六县)兴修的水利工程总计2641所,数量之大,前所未见。明清时期徽州水利工程的举办方式多样,筹资渠道广泛,保障和促进了当地水利事业的发展。

一、官办水利工程及筹资渠道

明清时代,依然是以农业为本的社会,农田水利建设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盖谷非农不生,农非水利不殖,是以古贤智之士疆理土田,必相其川泽,度其高下,使涝无泛溢、旱无干暵,而又时其蓄泄,然后钟美丰物而民阜焉”[3]。因此,政府十分注重水利事业的发展,并把其作为地方官员政绩的考核标准。在徽州水利设施中,官府出资兴修的水利几乎遍及六县,且具有持久性特点。如休宁县的池塘堨堰等水利工程,“自宋以来令兹邑者如陈公时、陈公发、陈公寓、欧阳公旦相继兴筑,在在而是”[4]。这些官办水利的筹资渠道广泛,大致有四种形式:

第一种是由地方官捐俸兴筑。如绩溪的隆堨,在歙县城北乳溪桥下,由“万历间知县胡民仰捐俸”而筑。“自北而南,由清河门下水赛入城,以制大星,兼便居民汲引,由辜扬门而出,水浸萦绕而北,仍从北流,南渠中水达隆干,浇灌田亩。时或冲溃,则请于官修,筑为邑要堨”[5]。地方官员私人出资兴建水利工程,惠泽当地百姓,功高德佳。

第二种是按田亩征收兴修水利费。如歙县的鲍南堨,最初由东晋新安太守鲍宏于咸和二年(327年)兴筑,引丰乐之水自岩镇潜虬山下入堨,甃石为坝,灌田3700余亩。后年代历久,叠废叠兴。明崇祯末年洪水冲塌堤坝,鲍南堨“半成平地,膏腴荡废,日就荒芜”。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徽州知府何达善“照现在田计费疏濬”[6],除高田成地外,灌田1871亩。歙县的官塘、黄塘、结稍塘,也都是乾隆十九年奉知府何达善命照亩科费重修。

第三种是以工代赈。如绩溪的登源石坝,乾隆十二年(1747年)洪水爆发,冲去县南登源一带田庐,石埧无存。乾隆十五年(1750年)知府何达善、知县陈锡亲临督修,“奉准劝帑,照以工代赈”[7],按例助钱兴修,共计石坝70条,自十都至十三都计长40里。

第四种是官府拨款,这是官办水利资金的主要来源。如歙县渔梁坝,明成化年间知县张贞曾予以修筑,“尝鸠工伐石铜锣山,修渔梁石枵”[8]。弘治年间郡守张正也“出帑钱,即故址重砌以石,凡九层,蓄水二三里”。未三年复圯,郡守彭泽“乃去坝囊中砂砾,实以方石,下流更为梯级,用杀水势”[9]。又如绩溪的东门石坝,在县城东门外,为杨溪、乳溪之堤,过去被洪水冲塌。明代时绩溪籍御史胡松“白巡抚风梧、知县陈约发帑筑坝”,延长到183丈,高1丈6尺,水患遂息。清乾隆十二年知县萧昌“详情劝帑修筑”[10]。

二、官倡民办水利工程及筹资渠道

水利工程的兴修,工巨费繁,官办之外,官倡民办也是重要的举办方式。兴修水利之时,官府通常颁布檄文,倡导士绅捐助水利,商民共同兴修。如祁门的聚源坝,当未建坝时,“夏暑雨,山水若建瓴,涸可立待,冬如陆地。”明代时县令祝以庭知悉情况后,召集缙绅耆老,呼吁道:“吾闻水之道,上天为雨露,下地为江河,在《易》坎为水,万物之所归也。邑介万山中,独此一衣带水,而不能常聚,宜筑坝障之,于形势利便。”众人一致赞成,“上其事,诸台使报可”。邑中谢、许、郑三族巨绅捐赀以倡,四方响应,“景附用不烦官府,民不废时务,而水停居冬夏不增减,杀其澎湃訇磕之势,而无填淤之害”[11]。

另如歙县的张公堤,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久雨河涨,多遭漂没。知县张涛“请诸巡抚周孔教得若干缗,佐民伐石筑堤”[12],堤修成后,高丈许,歙县老百姓感张涛仁德,将堤称为张公堤。歙县的张潭堨,宋代程氏兴筑,蔓延10余里,溉田

文档评论(0)

罗康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