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儒家神鬼思想研究.docx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早期儒家神鬼思想研究

?

?

杨远航

关键词:儒家,神鬼,社会稳定

緒论

首先在西周时期的神和祖先是明确分离开来的,神只是神,并不是哪个氏族的祖先。祖先只不过是神的下属,是神派其祖先来到世界上做统治者,死后仍然回归神的麾下。所以在这里的“神”与统治者并无直接关系,更像一个旁观者,有着两面性,能赐福,更能降祸,不像祖先一样考虑“血缘和情面”。这种“神祖分离”是人为的为了使统治具有正统性所造成的,这种行为深刻的影响了后世的各种思想。“神”主宰着天子,天子主宰着大夫,以此形成的牢固的阶级层次。

其次面对着这种至高无上的完全客观的“神”是没办法进行真正的统治的。所以神的任命是可以转移的,也就是肯定了武装夺取政权的合法性,为周王室的统治正名。在承认“神”主宰人的同时也让人有了一定能动性,或多或少肯定了人的作用。这为后世的诸子百家的论述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最后周人的这举措影响的中国人几千年到现在的精神世界,这就是伦理道德观,与之配套的还有血缘宗法观。其中一个重要概念“孝”的对象不仅包括长辈,还包括宗家对本家、大夫对天子,兄弟等。另一个重要概念“德”是之所以能够进行统治的原因,要做到敬天、孝祖、保民三项。这种伦理思想与血缘宗法制度从周王到大夫的各级统治者以及庶民等被统治者都是同样遵守的,干好自己阶级所应该做的事也就是“德”了。

儒家部分重要人物的神鬼思想

孔子

孔子作为儒家创始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对中国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乃至现在将孔子称为“圣人”,将孔子圣化。其实孔子本人对于这些的态度是有些模糊的。当季路问孔子祭祀鬼神的事时他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论语·先进》),当他生病时弟子为他祈祷,他也婉言阻止。“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由此可见,孔子似乎是对神鬼持反对态度的。但是《论语》中孔子对鬼神的态度是:“敬鬼神而远之”(《论语·雍也》),“敬”“远之”似乎并不带着任何褒义或者贬义,单纯的中立而已。然而孔子却又重视祭祀仪式“所重:民、食、丧、祭”(《论语·尧曰》),把丧、祭看得与人民、粮食等一样的重要。由此观之,孔子对于鬼神的态度是比较模棱两可的,但这真的是孔子的本意吗。

墨家讽刺儒家“执无鬼而学祭礼,是犹无客而学客礼也。”(《墨子·公孟》)也是体现了儒家在这方面的矛盾之处。当时的社会情况如前文所说“礼崩乐坏”,宗法制度崩坏,人民精神无所寄托。所以综合各个方面的需要,孔子认为当时的人们是需要宗教的,不论是社会制度还是精神世界。但是由于没有一个规范的公认的规定,社会上自发的宗教活动是比较多的,而自发的宗教活动,也许不能称之为宗教活动,给社会上带来的弊端远远大于有利之处。孔子便想将这种活动改造变得更为有利,稳定人民精神世界,适应社会需求“克己复礼”(《论语·颜渊》,这也就是孔子追求周礼的原因。

孔子对神鬼的看法是一种“若即若离,敬而远之”,孔子不能也不可能从前代的神鬼影响中脱离出来,现世的生活的要求逼迫着孔子去适应这样的思想。墨子的说法体现了儒家的态度“儒者之道,足以丧天下者四政焉。儒以天为不明,以鬼为不神,天鬼不悦,此足以丧天下。”(《墨子·公孟篇》)孔子虽然讲鬼神,但绝不是在讲迷信,而是把鬼神的作用始终限制政治里的象征意义和仪式范畴,“祭如在,祭神如神在”(《论语·八佾》)保持这种信而不迷的态度。孔子的神鬼观中没有一种至高之神的存在,也没有对于神鬼的具体描述,仅仅局限在祭祀礼仪方面,所以孔子的思想中理性思想是多于非理性的,是尊重事实和客观规律的,而不是注重鬼神和“天”。孔子唤起了人类的内心的自律性,提倡孝敬,遵循礼教等后天的教化,抛弃了以前那种低层次的、肤浅的迷信恐吓来控制社会人民行为的方法。随着春秋时期以来的重民轻神的思想,孔子在这种思潮中贡献了自己一份力量。

孟子

孟子是孔子的继承者,所以在神鬼观上,两人相似的地方也是很多的,但是也是有区别的。孟子明确的提出来“神”是不可知的。“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谓之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孟子·尽心下》)这里的不可知不是说不存在,是神对于人来说是不能理解的,人是无法去认识神的,是超越的。所以这也使神远离了人世间。“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孟子·尽心下》)人既然已经按照规定祭祀了神灵,神则必须满足人的愿望,否则人可以根据需要改变所祭祀的神灵,将神人神放在了契约的两方。这是孟子的创新思想,也是对孔子神鬼观的进一步加强。将孔子对于神鬼的暧昧态度抛弃,完全从功利的角度去看神鬼。

荀子

荀子是有名的无神论者,他不相信有鬼神,不认为有神迹。“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论》)“天”有自己的客观运行规律,不受人间的任何兴衰影响,天道与人道互不干扰。一切的所

文档评论(0)

180****918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