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HSUPA及LTE中上行峰均比问题的研究.docxVIP

TD-HSUPA及LTE中上行峰均比问题的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

TD-HSUPA及LTE中上行峰均比问题的研究

?

?

?

?

?

??

?

?

?

李频钟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

杨旭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

王海燕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标准研究所工程师

摘要:16QAM调制等技术的引进,使得TD-HSUPA与LTE的信号峰均比(PAR:PeaktoAverageRatio)大大增加,从而带来更大的带外干扰。文章讨论了峰均比抑制、功放线性化等技术,提出了解决峰均比问题的相应方案,最后通过仿真实现了功率回退技术应用在TD-HSUPA及LTE中的具体方案并得出相应结果。

关键词:TD-HSUPA,LTE,峰均比,16QAM,OFDM.CubicMetric

为了满足新的业务类[来自WwW.lw5u.cOm]型的需求,TD-SCDMA先后演进到了HSDPA、HSUPA、HSPA+阶段,通过引入多种技术大幅提高传输速率。2004年底,3GPP标准组织又启动了长期演进(LTE:LongTermEvolution)项目,以应对宽带接入技术的挑战。在不断的演进过程中,第三代移动通信先后提高了下行与上行的传输速率,并且在LTE中实现移动通信与宽带接入技术的融合。在这个过程中,峰均比问题是各个阶段都会面临的问题,高峰均比会引起功放的非线性失真,从而在系统中引入额外的干扰。对于终端来说,体积与功放水平是最大的两个限制,特别是如果采用线性区较大的功放将会大大提高成本,因此峰均比问题对于终端侧上行的影响尤为突出,迫切需要解决。

如图1所示,信号经过调制编码等处理,输入到放大器,经过放大再发射到信道。如果将图1分为信号生成、进入功放前的处理以及功放处理三个部分,那么针对高峰均比的问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首先从传输信号本身特性考虑,在信号输入到放大器之前通过限幅、编码等方法来降低信号峰均比,目前研究提出的方法主要分为编码类、概率类以及限幅类三种;其次在信号产生端,采用具有较低峰均比的信号调制方案,如在上行LTE系统中采用的DFT-S-OFDM方案;最后从功率发大器角度考虑,通过功率回退等线性化技术,使信号峰均比水平处在放大器的接受范围之内,从而减小高峰均比带来的非线性干扰。

线性化技术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峰均比问题,然而从成本和复杂度来说却是比较适用于已有的成熟技术,目前3GPP在HSPA阶段解决峰均比问题主要采取线性化技术来解决。而在LTE系统中,则是采用峰均比抑制技术或者采用具有较低峰均比的信号调制方案两种主要途径来解决峰均比问题。

1影响峰均比的主要因素

一个信号的峰均比指的是其峰值功率和平均功率之比,通常用来衡量信号的质量,定义如式(1):

式(1)中Ppeak为功率的峰值,rms(P(f))为功率有效值,Ⅳ为向量x的长度。

通常来说,峰均比问题形成的因素与系统本身特点密切相关,主要受调制方式以及数据之间的相关性两个因素影响。

1.1调制方式

在TD-SCDMA以及LTE中,为了提高频谱利用率,其调制采用了调幅、调相相结合的QPSK、16QAM等非恒包络调制方式,而不再是GSM采用的GMSK恒包络调制,而QPSK、16QAM等调方式制都具有较高峰均比特性。

1.2用户之间的相关性

对于多载波或者多码道传输,在同一时刻有多个用户存在,而其包络是各个用户数据包络的叠加。若这些用户包络有相关性,则各用户包络出现同相叠加的概率增大,造成峰均功率比过大;相反,若这些用户包络不相关,则出现各用户同相叠加产生大峰均功率的概率很小,其叠加的信号峰均比与单用户接近。

除了以上两个主要因素外,信号的峰均比还受基带处理方式和模拟限幅等因素的影响。

2峰均比抑制技术

基于以上对影响峰均比的几点分析,一般研究用于降低峰均比的方法主要分为编码类、概率类以及限幅类三种,三种方法各有优缺点,适合于不同的系统。

2.1编码类

编码类技术是通过限定可用于传输的码字集合,只选择幅度峰值低于所限定的最大峰值的码字用于传输。

2.2概率类

概率类技术的主要思想是通过对原符号作线性[来自Www.lw5u.Com]分割和线性变换减小大峰值功率信号出现的概率,而不用降低信号的峰值,优化多载波信号PAPR值的统计特性,从而达到降低系统峰均比的目的。在LTE的上行多址技术中,概率类技术中的子载波预留(TR:ToneReservation)方法就应用于OFDMA技术方案作为降低峰均比的一个重要手段。

2.3限幅类

限幅类方法在信号送到放大器之前,通过削峰、峰值架窗以及峰值抵消等方式,对有较大峰值功率的信号进行非线性处理,使其不会超出放大器的动态变化范围,从而避免较大峰均比的出现。

从性能上来说,编码类与概率类技术都不会对信号造成损伤,对于峰均比降低作用明显,但处理相对复杂,特

文档评论(0)

姜志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搞茯苓的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