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选集》中人民含义演变及其法治意义探析.docxVIP

《毛泽东选集》中人民含义演变及其法治意义探析.docx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

《毛泽东选集》中“人民”含义演变及其法治意义探析

?

?

?

?

?

??

?

?

?

张智宋玉波

(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重庆401120: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学院,重庆401120)

[摘要]“人民”作为毛泽东思想体系的关键术语,是《毛泽东选集》中一个重要概念,其属性的确定和含义演变,随着毛泽东对当时革命形势所作理论分析的逻辑演变而有所变化。而《毛泽东选集》中对“人民”属性和含义的论述确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价值方向,保证了中国法治建设的社会基础。

[关键词]毛泽东选集;人民;法治意义

[中图分类号]A841,D902(]A[]1001-8999(2010)05-0102-05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任何思想者总不能摆脱所处环境进行思考,个人对词的定义也必然打上环境和时代的烙印。《毛泽东选集》里对“人民”概念的论述,同样也是众多因素合力下的产物,尤其是毛泽东的政治人生,使得“人民”在其笔下具备了特殊的意义。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包含了‘权利’、‘义务’等近代政治内容的‘人民’一词,开始作为政治术语而流行。‘人民’已经不再是懵懵懂懂、糊里糊涂、任人支配的代名词,而是拥有权力、发表意见、参与政务的新主体”。孙中山在论述共和国主体时说到:“专制国以君主为主体,人民皆其奴隶,共和国以人民为主体。”“今日我国为共和国,应以人民为主体。”毛泽东继承了孙中山的“人民”理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人民”观。他给予“人民”高度评价:“对于人民,这个人类世界历史的创造者,为什么不应该歌颂呢?无产阶级,共产党,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应该歌颂呢?”“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人民”作为毛泽东思想体系的关键术语,是《毛泽东选集》中一个重要概念,其属性的确定和含义演变,随着毛泽东对当时革命形势所作理论分析的逻辑演变而有所变化。

一、“人民”含义的属性

1925年12月在《革命》半月刊上毛泽东发表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文中毛泽东系统阐述了当时中国社会存在的各阶级及其状况,分析了他们的经济地位和对革命的态度。指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处于领导地位;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是无产阶级的同盟军,提出了工农联盟的思想;创造性地分析了中国资产阶级的特殊状况,把中国资产阶级分为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后者是革命可以争取的对象。毛泽东所做这一切目的只有一个——分清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中的敌人和朋友。他在文章的第一段便开门见山地论述到:“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我们的革命要有不领错路和一定成功的把握,不可不注意团结我们的真正的朋友,以攻击我们的真正的敌人。”虽然是为了克服党内错误倾向而作此文,但其影响和意义却远不止于此。《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明确了敌人和朋友二元划分的定性原则,进一步界明了中国社会的主体分类,把进步势力与反动势力、可以团结的力量和不能团结的力量区分开来,朋友代表前者,敌人关涉后者。文章中没有出现“人民”一词,但为以后理解“人民”在毛泽东笔下意义之转变定下了基调:“人民”所涉对象为革命的进步势力和可以团结的力量,在革命斗争中应该担当起更加积极和重要的使命。在1957年发表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毛泽东说:“为了正确地认识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这两类不同的矛盾应该首先弄清楚什么是人民,什么是敌人。”进一步明确了对“人民”的定性。

一“人民”含义的演变

依据社会主要矛盾不同划分阶段,《毛泽东选集》收录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四个时期毛泽东的主要著作,从而能够展示这四个时期“人民”在毛泽东笔下的含义。

北伐战争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代表大地主,大买办阶级,帝国主义利益的北洋军阀同国共两党所代表的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土地革命时期,主要矛盾变为大地主,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及其代表国民党反动派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这两个时期毛泽东没有直接论述“人民”概念,但是根据他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对人民的定性,“人民”至少应该包含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自耕农,手工业者,小知识阶层,甚至是一些左翼的民族资产阶级。

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根据对新形势的分析,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这时一切抗日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畴。“人民”意指: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进步的资产阶级。正如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论述抗日战争时所说:“在中国革命的曲线运动中,又来了一次四个阶级的统一战线,但是范围更放大了,上层阶级包

文档评论(0)

181****480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