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
??
个人隐私保护左灯右行
《大数据时代个人数据隐私规制》书评
?
??
?
?
?
?
?
?
?
???
?
?
?
?
?
张涵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时代的前进总是皆有着A面B面的争论,对于呼啸而来的“大数据时代”也是如此,它开启了一场重大的变革,激烈的冲击着人们传统的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1],有时让人有无限期待,有时让人陷入无奈。
“大数据”作为互联网时代的新生事物,改变了人们了解世界的方式,在让世界变得更加透明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个新的社会问题,即个人的信息过分曝光,人们的私生活安全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2013年美国的“棱镜门”引起全球关注,更引发互联网用户对隐私的顾虑,层出不穷的网络安全事件在各国持续发酵至今[2]。这种由科学技术革命的负面效应带来的挑战,是无法回避的一个新课题。因此,大数据时代下的科技、产业及社会发展亟需完善个人数据的隐私规制。如何利用社会规制,给裸露的个人数据罩上一层政策保护膜,使个人隐私不会因为大数据而受到伤害,这是一个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王忠在《大数据时代个人数据隐私规制》一书中,提出了自己的思路:围绕销售许可机制、隐私泄露举报机制和隐私泄露溯源机制三大主要机制开展研究,从政策、法律、制度、技术可行性等方面进行探讨,初步建立了大数据时代保护个人数据隐私的研究框架,既平衡产业创新和个人隐私保护,同时为促进大数据产业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一、大数据时代的个人隐私黑洞
大数据技术的出现和爆发,使个人数据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微博、社交网络、电子商务的数据海量增长。尤其是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逐渐普及,数据量爆炸式增长,个人数据成为当今大数据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之一,市场对于个人数据的需求日趋旺盛[3]。各行各业对个人数据存在强烈的需求,个人数据成为一项重要的资源,为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和社会管理职能的实施提供考量,为企业的发展战略制定和产品设计提供参考,为科研活动提供证据支持等等。因此,无论政府还是企业,都将其上升到战略资源的高度。正因为个人数据所蕴藏的巨大价值日益凸显,个人数据的搜集、处理、交易活动空前活跃[4]。国外很多公司开始尝试数据交易实践,美国的Personal公司就鼓励用户上传其数据,并通过出售数据获利。此外,美国的Factual公司推出数据超市,日本富士通建立了数据交易市场“DataPlaza”。这些数据交易市场的特点是对个人数据进行匿名化处理后进行交易。目前,DataPlaza上买卖的数据包括购物网站上的购物记录、出租车上安装的传感器获得的交通堵塞、智能手机的位置信息、社交网站(SNS)的帖子等。国内企业家也已经意识到了数据的战略价值,如阿里巴巴的马云就提出销售数据的观点,预计中国很快会出现类似数据销售公司。但是,公共部门有一定的途径和条件获取所需的数据,企业的数据获取和使用则受到诸多管制,交易常常不受到法律认可。面对日益增长的需求,企业为获取数据资源,不惜采取各种手段和方法,致使个人数据黑市交易普遍存在,这些活动将公民个人数据隐私置于随时泄露的危险境地。
近年来,个人数据隐私泄露事件频发,如2013年1月公安部组织全国21个省市公安机关开展“12·5”专案收网行动,抓获侵害公民个人数据的嫌疑人1152名。个人数据被滥用以及黑市交易的现象的猖獗,在对公民个人造成不同类型、程度的损害的同时,也动摇着网络乃至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社会各界对于个人数据隐私保护的呼声日益高涨。然而,不管政府如何加大管制力度,非法数据交易仍然屡禁不止,公众深受其害,究其原因,隐私规制不健全难辞其咎。大数据的发展可能使个人隐私无所循形,以至于国外隐私保护主义者担忧出现“BigDataisBigBrother”,大数据像独裁者一样随时监控人们的生活。公众对于隐私保护的不安使个人数据的利用受到种种限制,隐私成为制约大数据时代个人数据价值挖掘的关键问起之一,制约了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本书作者通过访谈和509份问卷调查以了解国人隐私观念,数据分析发现,我国公民对于公共场所视频音频资料、社交网站资料、遵纪守法情况的隐私认识尚不够;未成年人、老人的隐私意识不够;未成年人、女性、老年人的隐私保护技能欠缺。公众隐私关注的主要维度为搜集方信用、本人知情、事后救济。当前,各行各业存在不同程度的隐私信任危机,已经危及社会信用体系,应当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隐私意识教育和隐私技能培训。作者认为,个人数据交易隐私规制是中国必将面临的现实问题,在隐私规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