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
?
王丽洁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从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价值定位、整合多元教育主体、建构特色的教学模式、构建长效机制四个方面实施立体化有效策略。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问题;策略
“互联网+”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热点。在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时代大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改革取得了许多成就,但是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还刚刚起步,实践中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拟对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初步梳理,并尝试性地研究相应的策略。
1.教育理念定位不科学
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必须在思想上端正对中国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这样教育实践才能深入、才能成功。而有些高校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时,把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就是一种时髦的形式。当作一门工功课而已,而且多为选修课,并没有实质上充分开发。某些高校为了能与政府创业支持政策挂钩,专门遴选某些学生实行全方位的创业培养,并以学生最后能否实现实体创业作为毕业的必备条件。有些高校把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成功标准就是创办企业。
2.教育师资不足,缺乏必要的培训
有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主要由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课教师、辅导员或者学校就业部门承担,他们的知识结构、专业背景与创新创业教育多缺乏关联,且鲜有创业实践经历和经验,对市场缺乏敏感性,教学能力难以满足双创教育对多学科知识整合的要求。
3.缺乏教育教学实践
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普遍存在缺乏教学实践,重理论说教轻实践指导,创新创业教育不能只是纯粹的“纸上谈兵”。另外企业参与不足。创新创业教育的建设和管理大多是院校主导,企业较少参与双创教育的课程开发、教学实施、硬件建设等工作,致使高职院校的双创见习基地和企业导师数量不足,社会资源没有被有效吸纳进学生的双创教育之中。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如下教育策略:
1.找准创新创业教育定位
只有认清了研究对象,才能从根本上开展工作。创新创业教育旨在培养敢创业、能创业、懂创业、会创业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具体实行到每所高校,是指如何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方式,确定创新创业的教育模式。高校应尽快调整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使其从对当前利益和短期价值的追逐中解放出来,努力实现当前利益与未来利益、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外在价值与内在价值、显性价值与隐性价值的内在统一。高校应将创新型人才培养与立德树人的要求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学生整体的创新创业能力,使其逐步担负起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使命,从而实现以创业促进就业、以就业推进创业的良性循環,最终达到创新创业教育外在价值与内在价值的统一。
2.联合培养,立体化推进
高校要打通一级学科或专业类下相近学科专业的基础课程,开设跨学科专业的交叉课程,探索建立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机制,促进人才培养由学科专业单一型向多学科融合型转变。
创新创业教育应该是一个开放的教育体系,应该鼓励学生多学科的知识背景,吸引各行各业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意识的高质量人才进入到创新创业的大队伍中来。这就要求从创新创业教育的属性出发,努力分析各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和特点,不断打造由各利益相关者构建的发展共同体,特别是由政府、高校、教师、学生和企业等多元主体构成的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最终实现多元主体的协同创生。如常州大学将施教主体与受教主体在从事活动中所产生的需求和效果理性融合,形成无缝对接,在实践路径上协同政、校、园、企,形成“四位一体”的综合集成式教育模式。通过政、校、园、企四方联动和协同运作,构建符合学校自身特色的创业教育框架。
3.结合学校特点建构合适的教学模式
由于生源质量、学校资源、办学方向等不同,各个高校应该深入全面地研究本校实际,以从实际出现开展教育教学,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在实施中,要着力向实现“两个整合”转变:实现与教育体系的整合、实现与创业过程的整合。与学科专业教育的整合,以引导学生关注学科专业领域的创业,优化学科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结构,从而培养专业创新精神和专业创业素养,实现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与创业机制及其实践的有机统一,使创业教育从课内走向课外、从班级走向社区、从学校走向企业乃至整个社会,有效解决创业教育中的一系列实践难题,如实施效果、资源整合、协同机制等问题。如安徽理工大学通过实施“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专业特色+创新创业品牌活动”“专业实践+四个层次教学体系”“专业改革+教学考核评价办法”,形成了“专业+创新创业”模式,实现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人才培养的紧密结合。
4.构建创新创业教育长效机制
要实现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持续改进,就必须结合科学管理的运行要素和基本规律。为此,要建立两大机制:一体化内部治理机制、外驱式政策机制、内源性文化机制。高校建立多部门协调配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