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市四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联合学业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pdfVIP

清远市四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联合学业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pdf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远市四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联合学业质量

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

(一)

中国美学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独具特色的美学。这里所说的中国美学,包括中国古代美学、

中国近代美学和中国现代美学。中国古代美学是一种传统形态的美学,中国近代美学是

一种过渡形态的美学,中国现代美学则是一种开放形态的美学。三者虽有各自的特点,

但又有一脉贯穿的基本精神。这些基本精神也就是中国美学的基本特色。西方美学与我

们不同,它是建立在“人与人关系”上的。这种差异不是由美学决定的,而是由文化决

定的。中国文化从本质上看,是一种农业文化。中国文人与大自然有着深厚的情缘。他

们认为,大自然是朋友,是最美的事物,是可以怡情悦性的审美场所。中国传统美学就

是以“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为原点建构起来的。诸如“情景”“意象”“意境”“物

色”等美学范畴,又如“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神与物游”“感物动心”和“借彼

物理,抒我心胸”等美学思想,都是人与自然亲密交往、对话和融合的产物,由此形成

了中国美学的一种特色。西方美学重在求“本质”,中国美学则重在求“神韵”。在中

国美学中,“神韵”是一个很难界定的概念。南北朝时,“神韵”一词只是用在对于人

物的审美评价中,指人的气质美和风度美;后来也用在对大自然和艺术的审美中,前者

指神态美,后者指韵味美。无论是人的神韵,还是自然的神韵和艺术的神韵,都是指审

美对象内在的生命、精神和意蕴。它是通过外在形式如“形”或“象”表现出来的。但

是,它与西方美学的“思想”“情感”和“意义”又不相同。西方艺术中的“思想”“情

感”和“意义”是可以用语言来表达的,而中国艺术的“神韵”则是用语言难以表达的。

中国美学家谈论“美”的问题,大多是结合着生活、实用和功利一起谈的。西方美学从

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求解“美本身”开始,就有排斥“实用”的倾向。后来,康德干脆将

“实用”的奠基石彻底拿掉了,将审美与实用(即功利)对立起来。从此西方美学就走

上了“务虚”的形而上的发展路线。(摘编自古风《从比较视域看中国美学的基本特色》)

材料二:文艺是社会审美最高最集中最典型的体现,作家、艺术家是全社会的审美导师。

作家、艺术家进行文学和艺术作品的创造既是个人审美情绪的宣示,又是履行社会审美

导师之职能。作家、艺术家从事文学艺术创作的双重功能,使得他们较之他人更需要具

有一种社会担当意识。社会担当意识的核心是家国情怀。从某种意义上说,作家、艺术

家是社会家国情怀的代言人之一。检阅中国古代文艺发展史,我们发现称得上社会家国

情怀代言人的作家、艺术家是很多的。他们的优秀作品构成了璀璨的星河,辉映在中华

民族的历史长空之中,激励着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地进行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

幸福的伟大事业。与之相应,中国古代美学从历代作家、艺术家卓越的实践中总结出一

系列以家国情怀为内核的美学理论,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两个理论:一是“诗言志”。“诗

言志”是中国美学的重要传统。最早提出“诗言志”的是《尚书·尧典》。此后,诸多

典籍如《左传》《庄子》也提出这一命题。汉代《毛诗序》不仅再次申说“诗言志”,

还提出“教化”说。“教化”又称“风教”。“风”多义,一指《诗经》中的“国风”,

即民歌;二指情感。《毛诗序》强调教育的普遍性,受教育者不仅有下层百姓,还有上

层统治者。“教”的目的是“化”。具体来说,就是“正得失,动天地”“经夫妇,成

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言志”与“教化”的统一,其关键是将“教”转

化为“志”。经此转化,“言志”的“志”就不只属于个人,还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私志”成为“公志”——家国之志。言志与教化的统一必须落实在审美上,具体来说,

1

最重要的是在情上。而情贵在真,贵在自然——自然而然。刘勰说“人禀七情,应物斯

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言志贵在至诚,只有至诚,它与教化才能实现真正的统一,

也才能产生巨大的艺术感染力、艺术审美力。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重庆。诗人徐迟请

毛泽东同志题字,并向毛泽东同志请教怎样作诗。毛泽东同志题写了“诗言志”三个字。

这“志”即家国之志。二是“兴寄”论。“兴”最早来自《诗经》的“六艺”说,它是

《诗经》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后来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初唐诗人陈子昂

将“兴”与“寄”结合起来,创

文档评论(0)

191****293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