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经济史研究论文.pdfVIP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现代经济史研究论文

一、社会主义商品市场理论的发展与突破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创建于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大陆,是中国改

革开放的产物。但是要探索中国改革开放路径的选择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理论建立的渊源,不能不回溯新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所经历的曲折道路,

以及其间对社会主义商品市场理论探索的历史。

(一)改革开放以前

在改革开放以前,关于商品流通与市场的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社

会主义经济是不是一种商品经济?对此,理论界曾进行两次大讨论。第一

次是1956年党的八大前后在“以苏为鉴”的思想指导下展开的;第二次

是1959年在总结“”历史教训的背景下,围绕对商品生产、价值规律、

按劳分配等问题再次展开的。在粉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

后又进行了第三次大讨论。

前两次讨论中形成的主要观点大致有三种:

1.社会主义经济不是商品经济

虽然当时学术界一致认为社会主义经济不是商品经济,但由于在现实

经济生活中实际上存在着交换关系,学术界在认识上又有以下几种不同看

法:

2.社会主义经济是从商品向非商品过渡的经济。如张翼飞说:“商品

量的方面的发展过程是和商品质的方面的消亡过程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

他认为商品的质将随着每一步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改变,随着社会生产力的

不断发展,随着社会——生产关系的不断改变,随着国民经济计划化的不

断加强,而不断地改变着。“到社会主义进入共产主义时,商品也就最后

趋于消亡了。”(注:张翼飞:《社会主义阶段商品的发展和消亡问题》,

《经济研究》1959年第1期。)薛暮桥也认为,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

是商品生产的发展和逐步消亡的过程。“在社会主义社会商品交换在数量

上仍将继续增长,但这时候,在质量上则正从商品过渡到非商品,商品所

包含内容正在逐步消失。”(注:薛暮桥:《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

和价值规律》,《红旗》1959年第10期。)

3.社会主义经济是一种商品经济。已故经济学家卓炯和顾准,是中国

老一辈经济学家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的重要代表。卓炯的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理论,初创于60年代初,形成于70年代末期,成熟于80年代中期。

1957至1964年,他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市场”等一系列范畴,奠定了市

场经济理论的基本框架。他在1961年11月18日写道:“商品经济的集

中表现形式是市场,而市场是人类经济生活一种进步的表现,从市场的大

小和规模,可以看出一个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程度……我觉得建设共产

主义的任务并不是要消灭市场,而是要把无政府状态的市场(也就是自由

市场)改变成为有计划的市场。”(注:卓炯著:《论社会主义商品经

济》,广东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6页。)在此期间,他已建立了社

会主义市场、计划市场、自由市场、国内市场、农贸市场、生产价格、市

场价格、商品生产、商品流通、价值规律、资金循环等属于市场经济理论

体系的基本范畴(注:李炳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东南大学出

版社,1993年,第39~41页。)。顾准早在1956年就已经对社会主义

条件下的商品货币关系和价值进行了研究,1957年撰写了《试论社会主

义制度下的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注:《经济研究》1957年第3

期。),同时孙冶方也发表了著名的《把计划和统计放在价值规律的基础

上》。于光远也于1959年对于否定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的观点提出

不同的意见,他认为:国营企业之间的商品交换也是商品关系,加入这种

交换的产品就是商品。因为“企业之间的交换还有一定意义的所有权的转

移,……各个企业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你我界限,在各企业之间进行

交换时的条件对各个企业的职工还发生物质上的利害关系”(注:于光远:

《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问题的讨论》,《经济研究》1959年第7

期。)。樊弘也认为:“物质的鼓励在社会主义的现阶段仍不失为推动社

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为了贯彻鼓励,……在国营企

业内部的物质调拨的关系上也要继续保存商品的关系。”(注:《关于社

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科学出版社,1959年,第418~

419页。)

在高层决策圈内,历史上关于经济管理体制方面最富创造性的思路,

是陈云1956年在党的八大提出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模式。

尽管社会主义经济是一种商品经济的观点由来已久,但是在国内理论

界不仅长期以来不是

文档评论(0)

137****937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