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
初中数学“木杆平衡”的学习活动设计初探
?
?
沈丽婧
摘要:参加江苏省规划课题《追求乐学境界:初中课堂学习活动设计的研究》的研究,笔者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实际,研发了乐学课堂的数学实验活动课《木杆平衡与性质探究》,学生参与热情高,发现、猜想并验证结论后进行了性质的初步运用,教学效果很好。下面整理该课教学教学设计,并给出教学立意与教后思考,提供研究。
关键词:乐学课堂;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21-081-1
一、“木杆平衡”乐学课堂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PPT出示生活中的杆秤,并抽象出示意图。
教学组织:用生活情境中杆秤引入课题,小商贩通过改变秤砣的位置和重量,就可以使得杆秤平衡,这样做的原理是什么?有什么样的规律?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和疑问进入新课的研究。
2.分工实验,整理数据。
课前准备:实验道具有木杆、砝码、支架,做成木杆平衡尺。杆的中心作为它的支点,不挂砝码时,杆左、右是平衡的。将左右两边砝码离支点的距离记为x1,x2,左右两边悬挂的砝码数量记为n1,n2,黑板上列出四个变量的表格,以便观察数据。
请四组同学上台来做实验,一位同学负责记录数据,实验流程如下:
(1)請第一组同学来为这根杆左、右两边加一个砝码,同时请他的同桌来根据他的实验操作在电脑上进行模拟演示,以便所有同学都能看清他的操作。数据记录员记下平衡时四个量分别是多少,得到第一组数据。
(2)请第二组同学来为杠杆左边再加一个砝码,将这两个砝码一起向右移动,直到木杆左右平衡,同时请他的同桌来根据他的实验操作在电脑上进行模拟演示。数据记录员记下平衡时四个量分别是多少,得到第二组数据。
(3)请第三组同学来为杠杆左边再加一个砝码,将这三个砝码一起向右移动,直到木杆左右平衡,他的同桌同步在电脑上进行模拟演示。数据记录员记录第三组数据。
(4)请第四组同学来为这根杆左边再加一个砝码,将这四个砝码一起向右移动,直到木杆左右平衡,他的同桌在电脑上同步进行模拟演示。数据记录员记录第四组数据。
3.猜想关系,验证结论。
通过这四组同学的实验得到的实验数据,请学生猜想一下这四个量之间存在什么规律?
教学预设:小组讨论得出猜想结论。4组数据只能让学生猜想出四个量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还需要大量数据进行验证。教者课前模拟收集大量、密集数据,以PPT展示。
学生结合猜想与老师给出的大量实验数据验证之后发现满足猜想,这样经历了猜想到实验到验证的全过程,归纳确认得到这4个量之间的等量关系(x1·n1=x2·n2)。
4.性质运用,变式探究。
根据这四个量之间的等量关系,提出问题串,进行变式训练,由特殊走向一般。
例题探究在木杆右端挂一重物,支点左边挂三个重物,并使左右平衡。设木杆长为48cm,中点处,支点到木杆左边挂重物处的距离为xcm,列出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
变式1:在木杆右端挂一重物,支点左边挂n个重物,并使左右平衡。设木杆长为48cm,中点处,支点到木杆左边挂重物处的距离为xcm,把n作为已知数,列出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
变式2:在“变式1”的条件中,仅改变木杆长为lcm,其余不变,把n,l作为已知数,列出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
变式3:在“变式2”的条件中,改变木杆右端挂2个重物,其余不变,仍然将n,l视作已知数,列出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
变式4:在木杆右端挂m个重物,支点左边挂n个重物,并使左右平衡。设木杆长为lcm,中点处,支点到木杆左边挂重物处的距离为xcm,把m,n,l作为已知数,列出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
变式5:如果在木杆右边挂m个重物,支点左边挂n个重物,并使左右平衡。设木杆长为lcm,中点处,支点到木杆左边挂重物处的距离为xcm,支点到木杆右边挂重物处的距离为kcm,把m,n,l,k作为已知数,那么你能不能列出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观察:这两组例题(问题串)很好的运用了新知,并且将新知进行变式拓展,从学生的解答来看,掌握得都很好。
二、教学立意的进一步阐释与教后思考
1.实验活动课应该让学生分工合作并经历实验全过程。
本课教学流程是先安排实验活动,学生代表分组上台演示,收集实验数据填写在黑板上,最后再统一使用电脑软件生成大量、密集数据;发现、猜想、归纳性质,并进一步验证性质,例题讲评;变式生长;练习巩固。这个过程中对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有很好的锻炼,收集到的数据支持和启发了后续性质、公式的猜想与验证;让学生经历实验全过程之后,对于发展学生“做数学”是很好的示范。
2.学生课上的深度合作学习需要教师课前精心构思。
小组合作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重要理念,然而理念落地需要教师课前的精心构思。比如本文课例中,先后安排了4个实验小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