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pdfVIP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第1页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营

养与食品卫生学系(原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

学系营养与食品卫生教研室)

营养学报2008年第3O卷第2期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

(原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系营养与食品卫生教研室)

223

机构变迁概况

1899年,德国医学博士宝隆(PaulumEH)在上海张家浜新马路开办同济医院.1907年创办德

医学堂,1908年改称同济德文医学堂(德文名称是德国医学院).1909年宝隆在沪病逝,为纪念

宝隆,

改名为宝隆医院.1912年增设工科后,改称同济医工学堂.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结束

了德国

人办学的阶段,由中国人接办,学校迁往近郊吴淞镇,同时改名为同济医工专门学校.1927年

国民政

府教育部接管,正式命名为国立同济大学,设理,工,医学院,学制为6年.1937年抗日战争时期,

学校辗转迁移,于金华,赣州,广西八步,昆明等地分阶段办学,1940年迁校至四川李庄和宜宾

办学.

1946年迁回上海,医学院设于善钟路(今常熟路),并收回已改名”中美医院”的原”宝隆医院”,

后复名为”同济医院”学制为,7年.在生物化学科(主任梁之彦),公共卫生学科(主任林竞成),

肤病学科(主任于光之)内曾进行营养相关的教学和研究,论文发表在《同济医学杂志》上.

同济医

院设有营养科,王得锦任主任,有倪璇,刘冬生等参加.30年代中期前,德籍老师居多,用德语授

课,

是德日派医学院校的代表.一批学术大师,如贝时璋(生物学家),梁伯强(病理学家),梁之彦(生

化学家),吕富华(药理学家),裘法祖(外科学家),吴孟超(肝胆外科学家),吴曼(遗传学家),侯

云德(病毒学家)等,着名营养学家刘毓谷,李珏声,陈孝曙等,卫生部领导钱信忠,殷大奎,何界

生都是校友.

1950年医学院改属中央卫生部领导,改名为”同济医学院”.1952年,迁至武汉与武汉大学医

院合并,称”中南同济医学院”.1955年又改名为”武汉医学院”.1985年更名为”同济医科大学”.

2000年合校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1953年,在林竟成,朱文思教授领导下筹建卫生学系,招收首批卫生系本科生.刘毓谷教授从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第1页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第2页

化教研室调来,筹建营养与食品卫生教研组,倪璇,周韫珍,朱清华教授先后调入.1955年卫生

系正

式成立,是我国最早建立的6个卫生系之一.1955年6月,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正式诞生,

是全

国6个最早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之一.刘毓谷为教研室主任,主要人员有,褚鸿箴,罗运

达,

宋菊娣等.1957年改名为武汉医学院,公卫第二届毕业生中,夏元石,李本富,李美英三人分配

至营

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随后又有邬惠琼留校.至50年代末,教研室共有教师7名,技术员1

名,工

友1名,此后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1986年卫生系正式更名为公共卫生学院.在周韫珍,朱清华教授任主任期间,营养与食品卫

生学

教研室人数发展到高峰,全室共有职工26名,教师的学术水平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有一

些教师出

国学习.教研室无论在教学科研还是横向服务上都有一种蓄势待发,欣欣向荣的景象.

1993年孙秀发

文档评论(0)

zhaolubin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