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中暑是指人体在高温或烈日下--第1页
.
中暑及其预防、急救措施(一)
中暑是指人体在高温或烈日下,引起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散热机能
发生障碍,致使热能积累所致的以高热、无汗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
主的综合征。中暑多见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温带地区在遭遇严重的
热浪袭击时,可引起大量不适人群受累。据研究表明,当日气温最高
大于31摄氏度时,便可有中暑发生。在我国,中暑多见于南方地区
的夏季,老年人多见。人群分布上多见于在炎热气温下从事体力劳动
的人、参加大型体育竞赛和军事训练的人;另外,长途旅行的人也多
见。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已经习惯于人工恒温环境生活工作的人们,
由于普遍面临机体耐热能力的下降,日常生活中,中暑的发生率有呈
逐渐升高的趋势。据不完全资料统计,中暑的病死率可高达20-70%。
所以在炎热的夏季,人们更需积极防治中暑。
一、中暑的原因
环境因素:发生中暑的外界因素主要为高温、高湿、风速小。
在高温辐射作业环境(干热环境)和高温高湿作业环境(湿热环境)中易
发生。据研究连续三天平均气温超过30摄氏度和相对湿度大于73%
最易发生中暑。同时也要注意有时虽然气温不高,湿度不大,但由于
环境通风较差,也易发生中暑,比如夏季人们在密闭的工作环境中,
易发生中暑。以及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增多,形成的温室效应,气温
呈升高的趋势,这些原因均导致了中暑现象的增多。
.
中暑是指人体在高温或烈日下--第1页
中暑是指人体在高温或烈日下--第2页
.
自身因素:
主要有:
1.产热增加,如从事体力劳动和体育运动,以及患有发热、甲亢等
代谢增加的疾病。
2.热适应差,如营养不良(如何治疗营养不良)、年老体弱、孕产
妇、过度疲劳、缺乏体育锻炼、睡眠不足、饮酒、饥饿以及突然进入
旅游热区和高温环境。
3.散热障碍,如过度肥胖、穿紧身、透气性差的衣裤、先天性汗腺
缺乏症、硬皮病(如何治疗硬皮病)、痱子(如何治疗痱子)、大面
积烧伤病人恢复的瘢痕。另外,在使用抗胆碱药物、抗组胺药物、抗
抑郁药物、B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利尿剂、酚噻嗪类等药物治疗期
间,以及患有脱水、休克、心衰等疾病的患者,也是导致中暑的不可
忽视的因素。
二、中暑的分类
1、热射病(中暑高热),是指人体受外界环境中热源的作用
和体内热量不能通过正常生理性散热致使体内热蓄积引起的体温升
高,临床表现主要是高热、无汗、意识障碍(如何治疗意识障碍)。
多发生于高温作业数小时后,或耐热力下降的持续几天高温后中暑。
当体温在42-43摄氏度时,持续数分钟人体细胞发生不可恢复的损
.
中暑是指人体在高温或烈日下--第2页
中暑是指人体在高温或烈日下--第3页
.
伤,中枢神经细胞受损,心肝肾也有损伤。当体温大于50摄氏度数
分钟内细胞死亡。当发生热射病时,可出现脑出血(如何治疗脑出血)、
脑水肿,心肌发生混浊肿胀、间质出血,肺淤血、水肿,肝小叶中央
坏死,肾脏缺血,肾小管退行性病变,皮肤血管扩张,加之失水失盐,
血液浓缩,至周围循环衰竭。热射病还有一种特殊的类型——日射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