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学术出版信任建设.docx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学术出版信任建设.docx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学术出版信任建设

?

?

许洁+王嘉昀

[摘要]近年来,国内外学术不端行为屡有发生,科研诚信已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从近年来发生的科学不端案例出发,指出学术研究和科学交流系统存在的信任危机,主要包括出版前作者研究中的诚信危机、出版中同行评议的权威危机以及出版后科學成果评价和学术复证危机。进而结合已有的区块链应用实践案例,分析区块链技术在学术出版信任建设的具体应用和实施策略,从开放研究过程、开展数据自治、优化同行评审等方面提出区块链技术建设学术出版信任的若干策略。

[关键词]区块链技术学术出版信任

[]G237[]A[]1009-5853(2017)06-0019-06

[Abstract]Theacademicmisconductoccursfrequentlyinrecentyearsworldwide,anditisbecomingaseriousproblemsinacademy.Thispaperindicatesthecrisisoftrustinacademicresearchandsciencecommunicationsystemaccordingtoacademicmisconducteventswhichwerehappenedinthepastfewyears,includingethnicproblemsinscientificresearch,trustworthyinpeer-reviewandauthorityinacademicevaluationsystem.Bycombiningofthepracticeofblockchain,thepaperanalyzestheapplicationofblockchaininbuildingthetrustofacademicpublishingandproposeseveralsolutions.

[Keywords]BlockchainAcademicpublishingTrust

1背景

学术出版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和学术交流的核心手段。学术出版物能反映特定领域最前沿的理论观点、实验发现和实践创新,因而学术出版水平代表着一个国家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表征。同时,学术出版的“把关”功能对根治学术腐败、整饬学术规范、促进学术创新具有重大作用,是维护科学研究权威性和科研成果公信力的重要保障。

然而,近年来,国内外学术不端行为屡有发生,科研诚信已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例如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马克·豪译(MarcHauser)的“猴子事件”[1]“韩春雨事件”背后科学论文的复证问题引发学界热议。施普林格·自然集团的大规模撤稿事件、著名的“Beall掠夺性出版商名单”[2]反映现行同行评议制度备受质疑。此外,学术出版中的“灰色地带”,如篡改数据、修改图表、作者排序争议等诸多问题,与论文剽窃、抄袭等“显性”学术不端相比,更难以查实,但大量存在,极大地影响学术出版的可信度,进而危及科学传播的效率和权威性。

起步于金融领域,发展日益完善的“区块链技术”受到出版学界和业界的关注。其去中心性、不可纂改性和开放性等特性能较好地解决学术出版面临的上述问题,为学术出版信任建设提供理论视角与技术支持。本文基于区块链理念及相关技术,从学术研究过程和科学交流系统入手,指出当前学术出版存在的信任危机,并从已有的实践案例中分析区块链技术对学术出版信任建设的具体应用和实施策略。

2当前学术出版面临的信任危机

学术不端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学术成果发表的严谨性和公信力,学术出版面临信任危机。

2.1出版前——作者研究中的诚信危机

学术不端行为是指研究和学术领域内的各种编造、作假、剽窃和其他违背科学共同体公认道德的行为;滥用和骗取科研资源等科研活动过程中违背社会道德的行为[3]。其认定标准包括在研究领域中有意作出虚假陈述;损害他人著作权;违反职业道德利用他人研究成果;研究成果发表或出版中的不端行为;干扰或妨碍他人的研究活动;在科研活动中违背社会道德。当代科研环境和科学机制强调效用化、产业化、极限化,使得许多作者在研究中极具功利性,加之丰厚的物质利益诱惑、激烈竞争下的强大压力以及科研活动中多角色的转化[4],导致不少作者铤而走险。2005年,韩国首尔大学教授黄禹锡捏造并纂改实验数据、侵吞政府研究经费,锒铛入狱;2014年小保方晴子“数据造假事件”在国际学术界引起轩然大波,最终导致两篇发表于《自然》杂志的文

文档评论(0)

134****43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