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原真性原则与文化空间视角的海昏侯国大遗址保护路径研究.docx

基于原真性原则与文化空间视角的海昏侯国大遗址保护路径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基于原真性原则与文化空间视角的海昏侯国大遗址保护路径研究

?

?

李向明吴峰李文明

关键词:海昏侯国遗址;原真性;文化空间;空间生产

20世纪60年代,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诞生了两个非常重要的国际宪章:《奈良宣言》(NaraDocu-ment)和《威尼斯宪章》(VeniceCharter),在这两个国际宪章中因“原真性”概念的引入。使“原真性”成为当今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基本概念。《威尼斯宪章》(1964年)提出,“原真性”是关于文化遗产价值最基本条件的要素,从而确定了“原真性”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意义。1994年,在日本奈良召开的有关“原真性”的国际会议上。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系统地阐释了原真性概念,并指出文化遗产在申报条件、价值评估方面,必须进行“原真性”的评估与检验,同时“原真性”也是文化遗产的监控与保护的重要内容。近些年来。“文化空间”在遗产保护领域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南昌西汉海昏侯国遗址被认为是汉代侯国聚落考古遗址中面积最大、保存完好度最高、文化内涵非常丰富、历史研究价值极高的大遗址。2015年被评为“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如何保护这一宝贵历史文化遗产?如何处理原真性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本文基于原真性原则与文化空间视角。探索海昏侯国大遗址保护与开发路径。

一原真性原则与文化空间的内涵

(一)原真性原则

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目前存在两种理论学说:一种是主张干预的理论学说。这曾是欧洲非常普遍的指导理论,即提倡运用必要的技术手段与方法来保护文化遗产并开展修复工作:另一种是反干预的理论学说,这种观点认为文化遗产具有不可再生性和唯一性,它是在特定的环境和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所有掺杂人为干预的修复工作都是对它的原有状态的干预,因为这种干预破坏了历史变迁留下的痕迹,而这个“痕迹”实质上也是“原真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遺产的“原真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文化遗产的物质与技术构成,包括“设计”(文化遗产被创造出来的诸种因素的综合,包括建筑形式、平面形态、空间布局、风格风貌等)、“材料”(指以特定范式构成的具有某一特定时代特征的文化遗产的物质因素)、“工艺”(指能够反映某一特定民族文化的传统手工艺和技术);第二,文化遗产的“环境”,包括自然空间的“环境”和文化氛围、传统民居、风俗等文化空间的“环境”;第三,文化遗产构成要素在历史变迁过程中的传承与发展;第四。构成遗产地和遗产本身的无形要素的整体性,包括社会的、科学的、历史的、艺术的等无形要素;第五,与文化遗产关联性较强的原生性主体等。对文化遗产“原真性”的检验与评估。物质与技术构成只是基本的要件,而衡量文化遗产原真性的关键则是文化遗产的文化构成及其整体性,以及基于某些特定人群共同体而形成的遗产的主体。

(二)文化空间

“文化空间”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和理论热点,其内涵在不同的语境下有不同的解读。本义主要是指一个具有文化意义或性质的物理空间、场所、地点,与文化区(culturearea)的概念相对应,但主要侧重于从地域的观点研究文化现象的空间分布规律。

1974年,法国哲学家与城市理论研究者亨利·列斐伏尔(H.Lefebvre)等在“空间生产理论”中最早提出语义学上“文化空间”的概念。该理论认为,对空间的理解不能仅停留在物理性空间层面。事实上,文化空间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物质的存在方式。可以通过人类主体的有意识活动而产生.并且必须通过时间得以纵向延续和发展。1997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国大会上通过的23号决议中,把“文化空间”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指出“一个集中举行流行和传统文化活动的场所。也可定义为一段通常定期举行特定活动的时间。这一时间和自然空间是因空间中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存在而存在”,因此,“文化空间”是一个具有时间、空间和文化等多维属性的概念。随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立了一个奖金,用以鼓励保护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的“文化空间或文化表达形式”,这是在国际重要文件中最早使用“文化空间”一词。

对于“文化空间”的内涵理解,有学者认为应该从人、文化与环境这三个层面来认识“文化空间”.也有学者指出文化空间是“人们在一定的区域或环境中,经过长期的生产与生活实践活动形成或构建的、当今仍具有生活和生产功能或性质的物理和意义空间或场所”,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文化空间”也是“空间的文化”。李玉臻通过对“文化空间”的内涵剖析与创新解读,提出可以通过“文化生产与再生产”的方式对“文化空间”进行保护;苑利等探讨了文化空间的三种适度开发模式:“生态博物馆”“民俗文化村”和“文化生态保护区”:张晓萍等结合“文化空间”的现实诉求,提出“旅游化生存”是促进文化空间保护,增强其生命力和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张艳玲等将“文化空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2****10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