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
??
公共服务外包与小城镇托管式管理
?
??
?
?
?
?
?
?
?
???
?
?
?
?
?
“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创新政府服务方式,提供公开透明、高效便捷、公平可及的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尽管公共服务外包有助于上述目标的实现,但对小城镇来说,要努力缩小与大城市的差距,就必须升级公共服务外包理念,探索托管式管理模式。
一公共服务外包的发展
在传统体制下,我国政府习惯对公共服务实行大包大揽,各级政府各司其职,中央政府负责提供全国范围的公共服务,地方政府则承担自身地域范围内的公共服务。即使最基层的公共服务,即城市社区和乡村层级,也由具有类政府权威的居委会、村委会来统一提供。公共服务由政府统一提供,借助行政系统的权威,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公共服务的覆盖面,有助于实现公共服务的普遍性。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体制改革的推进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政府大包大揽的公共服务模式受到极大挑战。一是公共服务不足的问题。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人们对公共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公共服务的内容越来越丰富,但是政府的财力、资金和技术能力都严重不足,难以回应日趋复杂、精细的公共服务需求。二是政府机构臃肿的问题。为了应对日益增长的公共事务,习惯事无巨细大包大揽的政府,在原有轨道上运行,只能设立更多机构、雇佣更多公务人员。因此,近20年来中国政府机构改革,都很难发挥“瘦身”的功效,原因正在于政府不放手、不愿意放手。三是服务效率低下的问题。政府机构的扩张,未能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原因在于,政府在公共服务的提供上缺乏专业技能,而且政府“独家供应”公共服务的模式,缺乏有效竞争,必然导致效率低下。四是政府财力不足的问题。公共服务内容越丰富,需要的投入自然也就越大。公共服务的需求总是处于不断扩张之中,政府的财力却不可避免地遇到瓶颈,因此传统公共服务模式必然遭遇财力不足的挑战。另一个财力方面的问题则是,在现行分税制体制下,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差别非常大,即使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矫正这一差别,但仍然难以弥合区域之间的巨大差距。换言之,政府大包大揽的公共服务模式,必然导致区域之间公共服务内容和水平的巨大差距。类似的差距,也广泛存在于特大城市、大城市与中小城市之间,城镇化的特殊阶段和中国行政体制的特殊性,导致特大城市、大城市在财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而中小城市的公共服务根本无法与它们相提并论。
所谓公共服务外包,从字面理解,就是将本应由公共部门提供的服务委托给私营部门,实际上就是政府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服务。公共服务外包,最早兴起于西方自由市场经济国家,其理论基础包括公共选择理论、交易成本理论等。公共服务外包,与公共行政改革紧密相关。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重新审视工业化时代建立起来的行政系统,顺应后工业化趋势和“政府再造”“行政革新”等思潮,着力建设“企业型政府”,推动了“公共治理的范式革命”。[1]需要明确的是,公共服务外包,目的在于在公共服务领域引入市场机制,由私人部门或非政府组织代替或者协助政府机构提供公共服务,借以解决公共服务提供不足和效率低下的问题[2]。但是,这并未改变公共服务的公共属性,政府在公共服务提供过程中也并未完全脱身,公共服务的决策、评价和监督,仍然需要政府部门的介入。
近年来,中国对公共服务外包进行了持续探索,公共服务外包发展的过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进程基本一致。最早的有据可查的中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购买的案例,是上海1995年的“罗山市民会馆”代管服务,服务购买方是上海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浦东新区社会基业发展基金会、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和罗山街道办事处,提供会馆管理服务的是上海基督教青年会。[3]经过20余年的发展,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已经涵盖了医疗、教育、养老、群众文化、公共交通等诸多领域。如北京市政府,将部分地铁线路的管理和运营交给京港地铁公司,引入港铁运营模式,打破了北京地铁运营有限公司的垄断局面,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地铁交通服务理念的更新和服务质量的提升。在广东等省份,为了顺应车改和机构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公务接待也出现了外包的趋势。公务接待外包之后,负责接待工作的不再是政府部门的公职人员,而是出租车公司或旅游公司的专业化导游或外勤,这推动了公务接待的阳光化,提升了公务接待的透明度,也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接待费用。另一个颇具讽刺意味的例证是,繁多的上访现象,让地方政府疲于奔命,为了完成“截访”任务,部分地方政府只能雇佣“临时工”,实行“截访服务”外包。随着类似外包任务的增多,在省城、京城,甚至还涌现出专门的“截访公司”,专司“截访”业务。专业化的“截访”服务提高了效率,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化了社会矛盾。
总之,中国的实践表明,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