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武汉理工陶崇园事件看网络舆论的困境及对策.docx

从武汉理工陶崇园事件看网络舆论的困境及对策.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从“武汉理工陶崇园事件”看网络舆论的困境及对策

?

?

王玉婕

摘要在网络舆论飞速发展的今天,它的负面作用引起了广泛讨伐,但积极意义却被忽视,使网络舆论本身陷入一种人众声微的境地。以2018年3月“武汉理工陶崇园事件”为例,站在网络舆论制造者的角度,分析网络舆论本身的困境,打破“贴标签”“一棒子打死”网络舆论的现象,突出网络舆论的意义,指出网络舆论突破困境的相关对策。通过本事件的探究,网络舆论在两个方面处于困境:其一是网络舆论内在制造者方面,主要有“沉默的螺旋”理论的失效,“犬儒主义”的产生;其二是网络舆论外在“把关人”方面,主要有“刻板印象”的存在,“把关人”的束缚。

关键词网络舆论;沉默的螺旋;犬儒主义;刻板印象;把关人;对策

中图分类号G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360(2018)12-0034-04

在这个网络媒体传播时代,网络舆论被定义为通过网络空间传播的由于特定事件刺激而产生的公众态度、情感、观点、意见等的集合。公民的话语权在网络舆论中得到充分发挥。在不少观念里,网络舆论一呼百应,威力惊人,使相关部门压力倍增,严重影响网络环境下舆论的健康发展。无数网络案件的发生确实印证了网络舆论大肆传播的危害和困境,但从大部分网络舆论的制造者来看,现代的网络环境也是对他们的一定限制,大量的“贴标签”使得网络舆论陷入困境,舆论的监督功能形同虚设,发挥不了具体的作用。

2018年3月26日,武汉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研三学生陶崇园在宿舍楼坠亡。之后,其亲属在微博发聲称陶崇园系因导师王攀“长期精神压迫致死”,并给出相关证据。这一事件在微博热搜榜挂了一夜后被删除。学校没有及时做出回应,并以陶崇园与母亲争吵和晒被子等说辞试图处理危机。4月4日,武汉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负责人在《新京报》的报道中表示:“没有发现王老师有明显不符合师德师风、刑事犯罪的地方。”又在4月8日中午,武汉理工大学发布《情况通报》称导师王攀与学生认义父子关系,并未侵犯学生利益期间,知乎和微博对此事件的关注及舆论大多被删除,至此,此事件引起了较小波动,知情公众却对此十分不满。

本文站在网络舆论制造者的角度,分析网络舆论本身的困境,旨在打破“贴标签”“一棒子打死”网络舆论的现象,突出网络舆论的意义,指出网络舆论突破困境的相关对策。

1网络舆论的困境

1.1网络舆论内在困境

在一件热点事件发生时,网络舆论制造者内在的心理变化是舆论发酵和传播的基础。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更新换代,热点事件的层出不穷,大众喜好和欲望的不断发展,网民的心理也产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淡化了舆论监督的作用,影响了网络舆论正常发展。

1.1.1“沉默的螺旋”的失效

“沉默的螺旋”理论概念最早见于诺依曼1974年在《传播杂志》所发表的论文《沉默的螺旋——一种舆论理论》。这一理论探讨了舆论是如何形成的问题。诺依曼认为在大众传播时代,舆论受到大众媒介、人际交往和从众意识的影响;而大众传播影响舆论的方式是通过营造“意见气候”来实现的;最后“意见气候”使得非主流意见处于“沉默”和趋同的状态,从而使得主流意见更加优势化,非主流意见更加“沉默”,形成螺旋状的循环①。

“武汉理工陶崇园事件”中,在众多声讨陶崇园导师王攀并要求学校给出解释的言论中,不乏各种相左的意见。他们从其他各种细小的角度表达自己的不满,包括支持“学校没有责任”、指责“陶崇园自己心理承受能力差”、指责“陶崇园逆来顺受不会反抗”等。这些“大胆”“另辟蹊径”的个人言论势如破竹,在真相被揭露之前猛烈抨击受害者及其家属,严重污染网络舆论场的健康发展。总结起来,混淆视听的言论有如下几个特征:一是逆反倾向,即和主流舆论完全相反,如支持王攀的言论;二是批评倾向,即批评打击受害者,如指责陶崇园心理承受能力差;三是辱骂倾向,即辱骂受害者家属或辱骂社会等,如造谣辱骂受害者家属诬赖学校,寻求索赔。

可见,“沉默的螺旋”这一理论在如今的社会下已经开始失效,诺依曼认为的大众的“屈从性”开始瓦解,由于网络可以匿名自由发表言论,每个人都在展现不同问题不同角度的不同理解,形成了个性化的大发展。虽然主流舆论还在发挥作用,但“沉默的螺旋”不会一直“旋转”下去。换一种说法,“意见领袖”的地位下降了,个体言论以不同的形式“对抗”主流意识形态,“蹭热度”已经成为网络的主要态势,靠着奇葩的话语夺人眼球的评论屡见不鲜。另外,“沉默的螺旋”这一理论不能从好坏的方面来评价,一方面它抑制了创造力,一方面它打击了少数破坏分子。确实大众的一致性大多可以导致“群体极化心理”,塞奇·莫斯科维奇也了提出“集体疯狂”的概念,认为社会的过分强调以及群体对个人的完全融合容易出现集体疯狂的举动②。但意见的分歧应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应注重舆论监督、分析问题的重要性,而不是用“骂战”和“蹭热度”满

文档评论(0)

152****756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