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2023-2024学年高三历史二轮(专题训练)解析版.docxVIP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2023-2024学年高三历史二轮(专题训练)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2023-2024学年高三历史二轮(专题训练)

1.清末,以“忠君”为主题的传统屈原阐释渐渐动摇;新文化运动时期,“屈原爱国”观念确立并渐渐传播,但尚未获得各方的足够认同;九一八事变后,民族主义阐释压倒其他阐释而渐成主流,“屈原爱国”成为一种制度性、风俗性和常识性观念。这一转变表明(???)

A.社会形势变化影响历史解释 B.新文化运动对思想解放作用有限

C.楚国历史年月久远无法考证 D.中国的传统文化得到了发扬光大

【答案】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宋朝(中国)。依据材料可知,材料呈现了对屈原形象阐释的不断进展演化,由此可以看出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和中国人民民族意识的不断觉醒,屈原“爱国”的观念渐渐集中并得到更多认同,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人们对屈原形象生疏的变化,B项只涉及材料部分信息且偏离了材料主旨,排解B项;材料中的转变表明社会形势变化影响历史解释,没有探讨楚国的历史,也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没有关系,排解CD项。故选A项。

2.明朝官员谢杰在《虔台倭纂》中指出:“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禁之愈严而寇愈盛。片板不许下海,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寸货不许入番,子女玉帛恒满载而去……于是海滨人人皆贼,有诛之不行胜诛者。”以下各项是对这一表述的理解,其中不恰当的是

A.海禁加剧了寇患

B.海禁的负面作用明显

C.海禁会使商人铤而走险

D.应当废除海禁政策

【答案】D

【详解】依据材料中“禁之愈严而寇愈盛”可知海禁加剧了寇患,从这个角度讲,海禁的负面作用明显,故A、B表述恰当,应予以排解;“片板不许下海,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寸货不许入番,子女玉帛恒满载而去”说明很多商人照旧不顾海禁政策出海经商,故C项表述恰当,应予以排解;材料中体现了海禁的弊端,但并未明确提出应当废除此政策,故D项表述不恰当,是符合设问要求的正确选项。

3.1793年,清政府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其中第一条规定对活佛转世的认定实行金瓶掣签制度。该条文说:“大皇帝为求黄教得到兴隆,特赐一金瓶,今后遇到寻认灵童时,……由各呼图克图和驻藏大臣在释迦牟尼像前掣签认定。”这一制度

A.是中心政府在西藏行使主权的体现 B.解决了西藏各教派之间的冲突

C.确立了佛教在西藏至高无上的地位 D.使西藏正式归属中心政权管理

【答案】A

【详解】依据“大皇帝为求黄教得到兴隆,特赐一金瓶,今后遇到寻认灵童时,……由各呼图克图和驻藏大臣在释迦牟尼像前掣签认定。”可得出金瓶掣签制度强调的是中心政府对西藏的管辖权,体现的是维护国家的统一,加强中心集权,A项正确;冲突仍旧存在,没有解决,排解B;C项不符合主旨,排解C;这一制度并不是西藏归属中心的标志,排解D。

4.清朝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向西藏派遣驻藏大臣,在蒙古族地区实行盟旗制度。以上举措的共同目的是(????)

A.增加财政收入 B.抵挡西方侵略 C.强化边疆治理 D.推行地方自治

【答案】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清朝(中国)。依据材料可知,清政府实行因地制宜的边疆治理策略,如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向西藏派遣驻藏大臣,在蒙古族地区实行盟旗制度等等,以上举措的共同目的是强化边疆治理,C项正确;以上举措的共同目的是强化边疆治理,与增加财政收入无关,排解A项;清朝的这些举措的共同目的是强化边疆治理,并不是抵挡西方侵略,排解B项;清朝的这些举措的共同目的是强化边疆治理,“地方自治”不行能用于边疆治理,排解D项。故选C项。

5.如表所示是某学校历史争辩性学习小组整理的材料,据此可以推断他们的争辩主题是(???)

地区

措施

东南地区

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东北地区

1689年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

蒙古和新疆地区

平定准噶尔部、大小和卓的叛乱

西藏地区

1727年派驻驻藏大臣

A.清朝前期的民族关系 B.捍卫国家统一的康熙帝

C.中心集权的不断加强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答案】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本质题,时空是清朝时期的边疆地区。依据材料可知,题干涉及的地点多为边疆或者少数民族地区,治理措施有设置机构、打击侵略者、平定叛乱等,由此可知,这一主题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D项正确;台湾地区不涉及民族关系,排解A项;平定大小和卓叛乱是乾隆皇帝,排解B项;1689年中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这与中心集权强化无关,排解C项。故选D项。

6.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1****10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