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教了一辈子书,没教够” 心得体会 .pdfVIP

“我教了一辈子书,没教够” 心得体会 .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教了一辈子书,没教够”心得体会

从1952年师范学校毕业担任乡村教师,到现在每周依然

拖着病躯授课,汪老执教已66载。教师节前夕,这位已然83

岁的老先生,说起自己的教与学,精神十足:“我教了一辈子

书,没教够。”

那些连“先生”也不敢称呼的时代、那些被批斗游街的岁

月,仿佛不曾在他心中留下伤痕。“通会之际,人书俱老”,

汪老初心依然。

退休后,他以一位“穷教员的身份”向当时文学艺术界名

家征集以歌颂教师为主题的诗文、书画作品上千件,并用十年

时间先后主编了《烛光颂》《师魂颂》《春蚕颂》《情系师

魂》等大型系列诗文、书画集,以呼吁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重视教师的社会价值,让教师这个职业在新时代背景下,赋予

新的历史使命。不以位卑而忘忧、不以乡僻而小志,汪介培当

得起大写的“师者”,真正的“士子”,所谓“士不可以不弘

毅,任重而道远。”

村校虽小,郎朗书声,却是一家一族一村未来的希望所在

1935年,汪介培出生于山东省肥城县汶阳镇汪家城村。

小村地处四县交界,三面环河,村中的汪氏祠堂,一门一殿两

第1页共9页

厅,匾额、中堂、对联、条幅,以及园中参天松柏下的十几方

祖碑,或雄强古朴,或俊逸奔放,均出自名家之手。汪介培自

小常于祠堂观摩书法,多有所得。

1952年,汪介培从肥城师范毕业,于离家28里的小村任

教,每月可得若干小米和烟叶。7个月后,工资制取代“买分

制”,他每月可以领到18.5元。

他自己做饭,睡在大门板上,一个月也回不了一次家。作

为唯一的老师,他负责四个年级的语文、算数、修身、音乐和

美术,很快摸索了一套复式教学的经验。对于朴实的农人而

言,小小村校的读书声、歌声,就是一家一族一村未来的希望

所在。小汪老师也颇有“灯火纸窗修竹里,读书声”“如听箫

韶奏九成”的感慨。

建国初,百废待兴,没文化没法参加工作,找对象也会被

嫌弃。所以17岁的他,还有26岁的学生。他利用晚上给农民

扫盲。有人是拿着针线活儿学,有人是抱着孩子听。

农家活儿重,每到开学,总有学生拖拉半月乃至一个月才

能复课。小汪老师年轻却不“面嫩”,第一天就把学生找齐,

直接开讲新课。因为教学有方,1958年,他被调到县重点学

校担任教导副主任,既教又导。没人愿意教一年级,他就自己

教,天天晚上搂着学生一个被窝里睡,褥子天天都是尿湿的。

第2页共9页

他的语文课重点突出、情节生动,成为全县的示范课,被

实录推广。文革期间,这份荣誉却成为汪介培现成的罪状:智

育第一、白专道路。示范课选的是刘少奇的一篇文章,汪老师

又是乡党委的组织委员,自然而然地被列为刘少奇的“孝子贤

孙”。逢集日,校长和两个教导主任就一起被推到集上批斗。

几次之后,就由文斗变成了武斗。他愤而挂冠:我回家种

地去!

教师们归队后,他留在本村教书。那些批斗并未凉了他的

教学热情。如果说汪氏祠堂是他幼年的文化背景,那么返村的

汪老师就把自己活成了孩子们的文化平台。

1970年,组织上又开始”重用“他,调他到汶阳田家东

史学校。这是一所从小学到高中的一贯制学校,教学秩序严重

混乱。他担任校长后,并不怕“白專”标签,狠抓教学。当

年,他就被评为先进教育工作者,参加了泰安地区先进工作者

会议。

在汪老的言说中,这是一段特别“喜人”的经历。家里没

房子,他利用空闲自己盖,衣服破烂不堪还常带着泥巴,跟个

“要饭的”似的。但秀才不怕衣裳破,就怕肚里没有货。不管

社会风气如何,他始终笃信:“兴衰资于人,得失在于

教”。

第3页共9页

1972年,他被调到教育局,处理群众来信和落实知识分

子政策等等。教师们向他哭诉被抹上白油、被撵去挑大粪、被

挂上破鞋的经历,没有职业尊严、没有社会地位、没有生存条

件,如何会对自己的工作有价值认同?

有“三颂”存世,草堂不陋、德馨可传

所谓人过五十不学艺。但50岁那年,他报考了中国书法

函授大学书法专业,并四处拜访名家。之后,他又继续报考了

河南书法研究生班的学习。他的书法形成了雄浑奔放的风格,

文档评论(0)

155****08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