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高校精准资助体系构建与发展策略.docxVIP

大数据时代高校精准资助体系构建与发展策略.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大数据时代高校精准资助体系构建与发展策略

?

?

唐雪

摘要:大数据时代为各行各业提供了诸多海量性、精准性、关联性和跨域性的累积数据和深度处理技术,为现代高校精准资助体系构建和完善提供了模式选择和技术支撑。从各高校资助建设成效来看,当前大学生资助覆盖面广,体系健全,措施得力,取得了积极成效,尤其是围绕“立德树人”这一主线,对大学生学业发展、心理健康和职业规划产生了积极效果。但是,在高校内部却依然存在政策落实精确度不够,资助对象选择有限,资助主体经验取向明显,资助对象过程跟踪不及时,资助实施执行偏差等问题。大数据的精准思维和技术逻辑对未来资助工作影响巨大,能起到精准化、动态化和系统化的积极作用,更有力地服务国家战略、社会需要和学生发展。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精准资助;发展策略

:G647文献标志码:A:1005-2909(2017)04-0132-04

十八届五中全会后的首次中央政治局会议重点研究部署扶贫攻坚工作,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正式把“精准扶贫”提高到战略高度。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不断出台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这些政策措施,为大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提供了政策保障,消除了后顾之忧,也为高等教育事业顺利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一、大学生精准资助的内涵及现状

(一)精准资助的内涵

“精准”与“粗放”相对。精准资助,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资助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精准资助对当代大学生的资助工作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能提高资助效率与效果。

(二)现有资助体系概况

目前,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全国各高校已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资助体系。国家出资提供的奖、助学金,特别是国家助学金,力度大,涉及面广,基本覆盖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高校新生“绿色通道”的开通及国家助学贷款的配合,再加上学校勤工助学、学费减免及临时困难补助等资助手段的补充,形成了全方位、多维度的资助网络,基本解决了学生在读期间学费、生活费的困境,保证没有一个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这一系列资助政策为大学生提供了安心完成学业的有力保障。但是,由于贫困认定工作量大,人数多,要求高,各地生活水平差距大等现状,目前的资助体系还不能称得上绝对精准。

二、高校精准资助存在的问题与困境

(一)贫困生认定机制有待完善

高校对贫困生的判断主要依据学生填写的《高等学校学生家庭情况调查表》,调查表上填写的家庭人均年收入数字虽然有当地民政部门盖章确认,但由于高校缺乏切实可靠的信息来源,缺乏实地调查的可能性,缺乏相应的收入申报制度和监控机制,无法考究其真实性[1]。在具体的甄选过程中,仅凭借学生所提交的信息和生源地所开具的证明无法对其家庭收入、成员构成等家庭背景信息的真实性进行准确判断。另外,在选定过程中,受贫困生个人性格、思维及对学校资助政策敏感程度等综合因素的影响较大。部分学生由于自尊心太强,不愿或羞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情况,部分学生却弄虚造假,上报虚假信息,占用贫困生名额。这就违背了资助工作的初衷,导致贫困生资格认定管理工作的不精确性,使应得到资助的学生形成学习、生活甚至心理上的不平衡,为高校资助工作带来了困难。

(二)资助初衷与资助效果有待统一

目前,国家奖学金和励志奖学金额度虽大,但名额相对较少,需要在校期间各方面都非常突出的学生才有机会获得,多数学生对其望而生畏。只有国家助学金量大且金额可观。国家助学金只看家庭情况不重表现和成绩,导致受资助的贫困生主体意识不强。这种无偿资助反而导致部分贫困生产生依赖和安逸心理,滋生不劳而获的懒惰行为,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失去斗志,对其学习生活带来负面影响,逐渐形成了“等、靠、要”的思想。很多并不十分贫困的学生也加入了申请助学金的行列,还有部分确实家庭贫困的学生形成了理所应当的思想。个别学生虽然实现了物质上的脱贫,但精神脱贫还任重而道远。

(三)高校自主资助经费力不从心

当前,中国高等教育事业正处于不断改革发展阶段,各高校都出台了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系列资助政策。但这笔资金是从高校事业收入支出,所以各高校的资助力度差别很大。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高校实施的这种“减、免、补”的无偿资助模式日益凸显其明显不足:一是随着物价的不断增涨,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也水涨船高,高校所设置的资助金额无法满足贫困生的基本生活需求。二是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的发展,高校数量和规模逐年增加,高校人数也在急剧增加,相应的贫困生数量也逐年上升,使资助金额与贫困生数量比例不符。而高校实行“减、免、补”的无偿资助措施,带来了经费不足、覆盖面不全等难题,同时也为国家和社会带来了一定的经济负担。

(四)助学贷款覆盖广而不全

文档评论(0)

186****395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