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学习理论的网络共读机制研究.docxVIP

基于社会学习理论的网络共读机制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基于社会学习理论的网络共读机制研究

?

?

汤璇胡振超

内容摘要:侧重互动共享的网络共读模式悄然兴起且发展态势良好。跨时空的阅读场所、读者导向的再生产与再创作以及阅读领域的垂直细分社群,都让阅读转变为社会化与社会认知学习的过程。通过焦点小组访谈、一对一深度访谈以及走查法研究社会学习理论视角下的网络共读机制,发现观察学习与自我效能满足成为网络共读的重要运行机制,呈现出环境、读者、行动交织互动的新特征,促成了线上阅读社群的聚合与读者身份的建构。基于综合智能移动终端的网络共读凭借其社交属性与认知学习的正反馈机制、阅读社群中部落化的垂直领域分支以及身份认同的实现在全球化与部落化共生的网络世界得以存续,或许提示着出版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社会学习;网络共读;三元交互决定论;观察学习;自我效能

课题:中国传媒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018CUCTJ004)

DOI:10.3969/j.issn.2095-0330.2021.02.010

当前,学术界对于“网络共读”的界定并不明晰,有学者认为其主要特征是依托于互联网的交互阅读,其意义在于打破了个体阅读的传统模式。①现有的相关研究大多聚焦于更宽泛的“社会化阅读”,以概念界定辨析、对数字出版的影响、受众研究和案例应用研究等为主要论证方向,不少研究都对其社交属性提出了批判和反思,认为互动性的阅读行为打破了传统阅读的“沉浸性”,逐渐向“浏览式阅读”转变②。与传统阅读相比,网络共读呈现出了怎样的新特征?阅读场景的变化、社交属性的出现以及生产分发流程的革新之间是如何有机联系在一起的?究竟应该如何理解网络共读模式中的互动机制?以网络共读为代表的社会化阅读的普及对出版行业可能带来怎样的影响?

本文尝试引入社会学习理论(sociallearningtheory)框架,从环境、个体和行为三个基本要素的角度解释网络共读的组织特征和互动机制,从三元交互决定论、观察学习以及自我效能的角度探讨网络共读的新特征,通过焦点小组访谈、一对一深度访谈以及走查法(walkthroughmethod)探索互联网文化环境中人的个体认知,研究个体在社会学习过程中对阅读信息的加工、改变、提取和反馈对出版行业的影响。

一、社会学习理论的引入

社会学习理论是学习理论的综合性代表性理论之一。围绕人类学习的性质、过程动因及影响因素,学习理论研究逐渐发展出了行为学习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两大体系。

20世纪初,研究个体外显行为的行为学习理论开始兴起。其主要关注个体行为,认为学习过程是由经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行为改变,而对于事件进行反应的行为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不论是经典条件反射还是操作化条件反射,都强调行为主体的参与以及重复的训练过程,并指出强化(reinforcement)的作用。行为学习理论过于专注操作而忽视了人的内部意识活动,未考虑人类的主观能动性对行为决策的影响。

认知学习理论则与之相反,其认为学习在于个体能动性地对外界做出反应,强调意识的主动性,“刺激(S)—反应(R)”联结是外部环境支配下被动形成的。认知学习理论强调了人在学习的中间过程中的能动性,揭示了个体的认知、思考、理解等主观活动的重要性,但也过于强调人的主观力量,忽视了对人在学习中外显行为的探讨。

1952年,班杜拉(Bandura)在行为学习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两大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学习理论。他提出行为是人类内部意识与外部环境互相复杂影响的结果。社会学习理论将认知学习理论的研究成果引入行为学习理论,主要描述的是社会认知与学习过程和社会行为,主张人可以通过观察与模仿来获得新的行为③,并认为学习是社会情境中的认知过程,就算没有动作重复和直接强化,也可以通过个体的观察与指导来完成④。除了观察该种行为,学习也可以通过观察行为结果来实现,这个过程也叫替代强化(vicariousreinforcement)。学习不是纯粹的行为,而是可以通过观察行为和行为后果来实现的认知过程;同时,这个认知过程包括提取信息和制定决策,但并不一定引起行为变化。⑤

本文选取学习理论中较有综合代表性的社会学习理论作为理论框架,主要考察在学习过程中环境因素和个体因素的影响,并且通过该理论体系中逻辑结构完整的三大部分作为分析维度,对网络共读的机制进行解释和分析的三元交互决定论(triadicreciprocaldeterminism)—环境(E)、个体(P)和行为(B)—贯穿了整个社会学习理论,体现三者之间高度的相互依赖性;观察学习(learningofobservation)则突出强调了三者之间的影响过程,一方面个体通过观察环境和他人进行学习,实现“环境对个人的影响”,另一方面个体通过学习到的行为对环境产生了影响,达成“个体对环境的影响”;自我效能(self-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李颖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是个美女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