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会计稳健性的机构持股与股价崩盘风险研究.docxVIP

基于会计稳健性的机构持股与股价崩盘风险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基于会计稳健性的机构持股与股价崩盘风险研究

?

?

张慧明张茹

【关键词】会计稳健性;机构投资者;股价崩盘风险;信息隐藏假说

F832.51;F275?A?1004-5937(2021)20-0063-08

一、引言

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股市整体稳定性有待提高,2015—2016年的“千股集体跌停”使投资者个人财富严重缩水、投资热情下跌,极大地扰乱了资本市场的秩序。其中,个股股价崩盘作为引发资本市场动荡的重要因素之一,受到了各界广泛关注。股价崩盘指股价在短时间内急剧下跌的现象,会导致上市公司倒闭、投资者利益受损、金融市场动荡等恶劣后果,甚至危及实体经济的发展。因此,有效防范股价崩盘风险对于资本市场平稳运行至关重要。现有研究探讨了会计信息质量、管理层特征、外部宏观环境等因素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近年来,我国机构投资者不断发展壮大,其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也逐渐得到了更多关注。

Jinetal.[1]、Huttonetal.[2]基于委托代理和信息不对称理论指出,管理层隐藏坏消息是股价崩盘风险的核心诱因。机构投资者作为重要的治理机制之一,在其中究竟发挥着积极还是消极的作用,仍存在较大的争议。部分学者支持“股东积极主义”,认为机构投资者具有专业与信息优势,能在一定程度上监督公司治理,削弱管理层进行消息管理的动机和能力,使得股价贴合公司的真实经营状况,从而缓解股价崩盘风险[3-4]。另外一些学者持“股东消极主义”,认为我国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历程较短,基于价值投资的长期投资理念还未普及,缺乏监督的能力与动机,与管理层之间的利益输送和内幕交易屡见不鲜,在资本市场上扮演着“崩盘加速器”的角色[5-6]。

现有文献从整体持股、异质性等角度对机构投资者与股价崩盘风险的关系进行了丰富的探讨与分析,但针对中间作用机制的实证检验极少,仍然停留在理论层面。近年来,相关研究表明,機构投资者能通过参与治理对会计稳健性产生影响。作为缓解信息不对称的治理机制之一,会计稳健性与股价崩盘风险密不可分,机构持股、会计稳健性与股价崩盘风险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内在逻辑关系,然而鲜有学者对此进行实证检验。我国股市呈现股价同步性较高、股价崩盘风险偏大的特点[6]。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资本市场改革政策指出,要通过壮大机构投资者,改善优化我国股票市场的投资者结构,促进资本市场平稳运行。因此,讨论机构持股对股价崩盘风险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2007—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初始研究样本,考察会计稳健性在机构持股与未来股价崩盘风险之间的中介作用。主要有三点贡献:一是为机构持股与股价崩盘风险的关系研究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表明在我国资本市场环境下,机构投资者还无法有效地发挥“市场稳定器”的作用;二是拓展了机构持股对股价崩盘风险的作用机制的研究视角,引入会计稳健性这一中介变量分析机构投资者对股价崩盘风险的传导路径,有利于揭示其关系的本质;三是将产权性质与现金股利政策纳入分析框架,揭示不同制度背景和财务管理活动下会计稳健性的中介作用的差异,为监管部门加强风险防控提供了决策依据。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机构持股与股价崩盘风险

随着对股价崩盘风险的研究从市场层面逐渐转向个股层面,基于委托代理和信息不对称的“信息隐藏假说”[1]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认可。“信息隐藏假说”认为,由于代理问题的存在,管理者出于晋升和薪酬[7]、职业生涯[8]等考虑,会呈现非对称的信息披露偏好,倾向于隐瞒坏消息、披露利好消息,致使投资者高估公司的业绩表现。当坏消息不断堆积达到一个阈值时便会集中释放到资本市场,投资者为避免损失会大量抛售股票,使股价出现“坠崖式下跌”[2]。基于此,机构投资者主要通过监督机制和交易机制对股价崩盘风险产生影响。

在监督机制方面,Pound[9]提出了关于机构投资者的三个假说。根据“效率监督假说”,机构投资者具有信息、专业等优势,能积极地发挥监督治理作用,抑制管理者的“消息管理”行为,从而降低股价崩盘风险。然而,我国公司股权集中及一股独大的现象凸显[10],机构投资者持股较为分散,其“用手投票”主动参与治理的动机与能力不足[6]。因此,“效率监督假说”在我国情境中并未得到太多经验证据的支持。而“利益冲突假说”和“战略合作假说”则认为机构投资者缺乏治理动机,自身也存在委托代理关系,出于业绩压力等因素更热衷于短期交易,不关注企业的长期业绩增长,因而无法有效发挥监督作用。受利益驱使,机构投资者倾向于与管理层形成“战略联盟”进行利益输送,进而忽视甚至纵容管理层的消息管理行为,这种行为严重扰乱了市场信息环境,加剧了企业与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为管理者的机会主义行为提供了便利,最终助长了坏消息的累积。

在交易机制方面,与个人投资者相比,机构

文档评论(0)

139****225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