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计划总结之新课改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的几个思考.pdf

化学计划总结之新课改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的几个思考.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化学计划总结之新课改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的几个思考化学计划总结之新课改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的几个思考

大多教师对于学科新课程的理念认知、学科知识体系及其构建

方式、思维结构转型、尚未完全适应过来。应对新课程高考复习教学这

是亟待解决的瓶颈之一。

一、目前,高三化学一轮复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训练方式不够科学。训练以量取胜,更多地依靠“三拼”,

拼时间、拼体力、拼精力。训练量过大而且泛滥无度,超强度的机械训

练和重复练习,学生厌倦、老师疲劳,训练效果上很容易出现高原现象。

2、复习教学的方式单一。基本上就是讲——练——考。使得

教学生活单调枯燥,很容易使师生产生心理疲劳,产生厌战情绪。

3、讲练关系处理不当,课堂效率低下。课堂上讲得多,表现

在两个层面:⑴多而不准,温故有余,知新不足,把一轮复习课上成新

授课。也知道一轮复习,首要任务是夯基础,但如何去落实,心中无数,

手中无法。⑵多而不深。错因分析,不深不透。讲评中仍存在“伤了十

指”,却没有“断一指”的现象。

4、对考情研究不够深入。考纲如同摆设,很多教师完全凭经

验进行教学。对复习教学的内容及深广度把握不够准确,个别教师一味

的追求高难深、偏难怪,致使相当一部分中下等的学生,丧失了学习的

信心,一年的复习,成绩不但没有提高,甚至出现下降现象。

5、学情了解不够,讲评的针对性差,师生面对面交流少,师

生关系冷漠,这不同程度影响了教学效果。学校不是工厂,教学不是生

产,教学过程,感情因素影响很大,古人说“亲其师,信其道”。有人

提出:感情交流也是教师基本功之一,是有道理的。

6、学生没有反思与领悟的时间和空间。除了做,就是讲。年

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刻板的重复,慢慢的扼杀了学生的个性,磨灭了学

生的灵性,我们的学生被训练的几乎没有什么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更是

纸上谈兵。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机械麻木,一旦遇到了新问题,哪怕

再简单,也无法进行深入的思考了,只会记忆,不会分析。要么山穷水

尽,无路可走,要么思维受阻,不能深入。这就是“会题不能做对”的

根本原因所在。

7、很多学校的集体备课流于形式。过于激烈的高考竞争使得

学校与学校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缺少交流和相互学习的机会,使得教

育资源分散,缺乏激发集体智慧的机制,集体研究的气氛淡漠,教学工

作更多地变成了单打独斗,不能发挥群体优势,使得高考备考教学质量

得不到升华和提高。

二、面对新形式、新高考,一轮复习的做法与对策

随着复习进度的推进,高考命题思想也在逐渐成熟,定位清晰

明了。要求用《新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统领教学实践,疏通信息

流动通道,第一时间掌握主流信息,提升老师们的鉴赏能力和水平鉴赏。

把备考工作重点放在信息的消化和教学的落实上,赢得高考充分的社会

效益并非是一件难事。

我们的总体思路是:全面系统,深入细致;抓纲靠本,夯实基

础;提纲挈领,突出主干;温故知新,培养能力。

一、以托教材,认真研究“两纲一题”,提高复习教学的针对

“两纲”是指新《课程标准》和2012新课程高考考试说明;“一

题”是指近几年的新课改高考试题及2012年全国高考题。

(1)认真钻研新“课标”。新课程方案实施“一标多本”,即

同一课程标准下,编写了多种版本的教材,不同版本的教材体现课标的

要求,有时差别较大,因此,“教材上有什么,就教什么”的传统做法

肯定不适合新课程的要求,新课程下,课标是源,教材是流。实施教学

时首要的问题是正本清源,以标施教,即依据课标的要求确定复习教学

内容及教学方法。所以,新课程下的教师必须进一步树立以下几个意识

(1)课标意识。新课标就是新课程的“宪法”,新课标是中学教学的唯

一的依据。上课时,不仅明确每课时课标规定的知识点,还要准确的把

握每个知识点的能力层次,并选择恰当的教法逐一落实。(2)资源意识。

教材不再唯一的教学资料。教师必须学会从不同的途径获取教学资源。

(3)整合意识。教师的教学能力不再是单一的教材知识的积累,它将

是教材知识,生活知识、社会知识等各方面整合。(4)主体意识。学生

是学习的主体。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教。有些教师感到新教材不好教,

根源在于观念跟不上,观念是行动的向导,观念不更新,行动永远滞后。

所以说,行动有时可以滞后,但意识必须超前。新教材本身就是很

文档评论(0)

kxg505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