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JK参数设置详细解析.pdf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结构总体信息

1、结构体系:按实际情况填写。

2、结构材料信息:按实际情况填写。

3、结构所在地区:一般选择“全国”。分为全国、上海、广东,分别采用中国国家

规范、上海地区规程和广东地区规程。B类建筑和A类建筑选项只在坚定加

固版本中才可选择。

4、地下室层数:定义与上部结构整体分析的地下室层数,根据实际情况输入,

无则填0。

5、嵌固端所在层号:(P219~224)抗规6.1.14条:地下室结构的楼层侧向刚度

不宜小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2倍。

如果地下室首层的侧向刚度大于其上一层侧向刚度的2倍,可将地下一层顶

板作为嵌固部位;如果不大于2倍,可将嵌固端逐层下移到符合要求的部位,

直到嵌固端所在层侧向刚度大于上部结构一层的2倍。

由于剪切刚度比的计算只与建筑结构本身的特性有关,与外界条件(如回填

土的影响、是否为地下室等)无关,所以在计算侧向刚度比是宜选用剪切刚度

比。

在YJK中的结果文件wmass.out中,剪切刚度是RJX1、RJY1,可从地下一

层逐层计算与地上一层的剪切刚度比,出现大于2或四舍五入大于2的,该

层顶板即可作为嵌固端。

如果地下室各层都不满足嵌固条件,应将嵌固部位设定在基础顶板处,嵌固

端所在层号填0。

6、与基础相连构件最大底标高:

7、裙房层数:程序不能自动识别裙房层数,需要人工指定。应从结构最底层起

算(包括地下室),例如:地下室3层,地上裙房4层时,裙房层数应填入7。

8、转换层所在层号:应按楼层组装中的自然层号填写,例如:地下室3层,转

换层位于地上2层时,转换层所在层号应填入5。程序不能自动识别转换层,

需要人工指定。

对于高位转换的判断,转换层位置以嵌固端起算,即以(转换层所在层号-嵌

固端所在层号+1)进行判断,是否为3层或3层以上转换。

9、加强层所在层号:人工指定。根据《高规》10.3、《抗规》6.1.10条并结合工

程实际情况填写。

10、底框层数:用于框支剪力墙结构。高规10.2

11、施工模拟加载层步长:一般默认1.

12、恒活荷载计算信息:(P66)

1)一般不允许不计算恒活荷载,也较少选一次性加载模型;

2)模拟施工加载一模式:采用的是整体刚度分层加载模型,该模型应用与各

种类型的下传荷载的结构,但不使用与有吊柱的情况;

3)按模拟施工二:计算时程序将竖向构件的轴向刚度放大十倍,削弱了竖向

荷载按刚度的重分配,柱墙上分得的轴力比较均匀,传给基础的荷载更为合

理。

4)模拟施工加载三:采用分层刚度分层加载模型,接近于施工过程。

故此建议一般对多、高层建筑首选模拟施工3。对钢结构或大型体育馆类(指

没有严格的标准层概念)结构应选一次加载。对于长悬臂结构或有吊柱结构,

由于一般是采用悬挑脚手架的施工工艺,故对悬臂部分应采用一次加载进行

1/15

设计。当有吊车荷载时,不应选用模拟施工3。

19、风荷载计算信息:一般来说大部分工程采用YJK缺省的“一般计算方式”即

可,如需考虑更细致的风荷载,则可通过“特殊风荷载”实现。

20、地震作用计算信息:一般为“计算水平地震作用”。

抗规5.1.6条规定,6度时的部分建筑,应允许不进行截面抗震验算,但应符

合有关的抗震措施要求。因此这类结构在选择“不计算地震作用”的同时,仍要

在“地震信息”页中指定抗震等级,以满足抗震构造措施的要求。此时,“地震

信息”页除抗震等级相关参数外其余项会变灰。

21、计算吊车荷载:(需要时勾选,默认缺省)

22、计算人防荷载:(需要时勾选,默认缺省)

23、考虑预应力等效荷载工况:(需要时勾选,默认缺省)

24、生成传给基础的刚度:

在实际情况中,基础与上部结构总是共同工作的,从受力角度看它们是不可

分开的一个整体。但是在设计中基础与上部结构通常分开来做,在设计基础

时,通常只考虑上部结构传给基础的荷载,而上部结构传给基础的刚度贡献

则很少考虑或者只能非常粗略的用一些经验参数来考虑。

不考虑上部结构的刚度贡献,将会低估基础的整体性,很可能会导致错误的

基础变形规律,造成基础设计在某些局部偏于不安全,而在另

文档评论(0)

186****222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博士毕业生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