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域文化认同的社区公共空间微更新设计研究.docxVIP

基于地域文化认同的社区公共空间微更新设计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基于地域文化认同的社区公共空间微更新设计研究

?

?

摘要:社区公共空间是社区环境中人口居住和活动并产生联系的物质场所,是社区中地域文化承载与传播的载体之一。本文基于目前的社区公共空间改造形式,分析其中地域文化的存在形式及发展策略,从理论层面、具体实施手段等方面,对社区公共空间微更新的设计思路作进一步探究,提出当今时代背景下基于文化认同改造的社区公共空间微更新的想法。

关键词:微更新;社区公共空间;地域文化

:TU984.12:A:1004-9436(2021)15-00-03

随着我国现代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中居民城市意识及对城市基础功能需求升级主导意识的增强,社区公共空间微更新研究需要积极扩展研究对象,把握人的行为习惯,重视实践导向,更好地将地域文化置入社区物质空间,延续居民的行为习惯,使微更新能够建立一种生活模式。在现行的物质空间微更新改造中,循序渐进的改造方式和微小程度的改造成为微更新的主流趋势,以往对建筑进行大规模拆除的做法不再符合其原则[1]。

1地域文化发展与社区公共空间改造趋势

社区微更新的相关改造策略与城市更新策略的应用方法理论上是相通的,如“城市针灸”、“城市触媒”、渐进式更新等。地域文化作为城市社区存量资源的必要因素,承载了部分历史记忆,延伸和展现了城市的魅力与发展潜力。微更新将文化认同的理念作为出发点,更加注重对人的考虑,是一种柔软而有力量的以小尺度构建模式为手法的更新方式。

1.1地域文化在社区公共空间中的发展过程

地域文化在社区公共空间微更新建设中存在的必要主要有两点。第一,“轻”是依托设计手段构建社区的物质空间环境。早期社区更新都是在城市更新大拆大建的模式中循环,在具体实施改造时无法全面考虑美观等其他需求,空间布局、文化表现媒介趋同性强,缺乏特色;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建设需求和认同心理普遍增强,未来社区更新手段相比之前有所不同,实施方式和规模也会趋向于精准定位和实际需要可持续性发展方向。第二,“重”则是利用和挖潜社区自身内部文化资源,从居民需求、生活轨迹、时间空间等多维度发挥社区公共空间的最大价值。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让社区的历史文化底蕴被大面积覆盖,导致城市中微小区域无法找准自身的文化定位,无法通过吸引合适的软产业与现代商业带动一个片区的发展。社区公共空间供给模式应导向分级配置,与人的活动相匹配,相互制约复合的布局,以及促进空间的多元共享利用[2]。要让地域文化发展为串联社区各个功能模块的基础,推动社区公共空间微更新发展,成为焕发整体社区活力的软核心和着力点。

1.2地域文化在社区公共空间微更新中的影响因素

1.2.1区域范围

既有的社区实际范围对具体更新改造目标有直接影响。社区公共空间微更新改造手法要求程度上的“轻微”,改造初衷应是不对社区肌理与社区风貌进行大范围变动,而是保持常住居民的日常生活节奏不被改变,从不同社区之间原有住宅建筑、设施的新旧、社区所在区域的城市建筑风格、居住模式等多方面考虑,以地域文化为核心,获得居民认同与支持,采用小规模和渐进式的思路进行改造。由于现有社区空间更新项目涉及的问题种类和数量很多,因此很难平衡各方利益。在整个更新过程中会不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需要在一次又一次的沟通中予以解决[3]。

1.2.2空间形式

地域文化积淀深厚的城市社区空间,建筑密度以及人员密度相较于现代社区更高,由此衍生出的需求更多元化,整体社区公共空间中的各方利益也相对复杂。在早期建成的社区中,建筑内部空间规划原则上可分为三种类型:单元式、走廊式、大厅式[4]。单元式以垂直的交通空间连接各居住空间,根据流线范围较小、交流效率高的特点,将其改造成单元模式的微型开放式文化宣传公共空间。缺点是受到居住建筑的结构影响大,只能以小空间为主。走廊式以一条长走廊连接各居住使用空间,特点是人流量较大,使用频率高,可在其中设置节点,让居民停留、聊天,成为一个根据行为而形成的文化活動交流场所。缺点则是活动形式承载和功能单一、私密性较弱。大厅式指的是四周建筑围绕中间大厅或是单元楼一楼完全供居民活动使用的大厅,这种类型的空间对于社区公共空间更新改造来说非常理想,特点是其受到的结构影响比较小、功能分配灵活、空间充足,是一个天然的文化交流场所。虽然更新的基础条件良好,但也要根据整体空间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

1.2.3社区周边环境

地域文化底蕴较为深厚的社区,建成时间久远,设计理念不成熟,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也在随着时间而改变,导致社区缺乏部分基础生活设施。物质空间完整的社区,内部居民的社群基础良好,相互之间存在信任感,这也是区域文化可以有效融入社区的重要原因。传统社区普遍具有多样、庞杂的邻里关系,日常物质文化生活占比较大、用时较长、需求较大,社区公共空间具有真实性、不确定性和多样性[5]。采用

文档评论(0)

159****42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