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欣赏之浅谈琵琶.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民族音乐欣赏之浅谈琵琶--第1页

民族乐器琵琶的传承

内容摘要

中国音乐源远流长,在上古至当代的漫长岁月中,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祖国灿

烂光辉的音乐文化,几千年来各种类型的音乐文化在中国这块肥沃的土地上奔流不息,

但在当代飞速发展的经济的强烈冲击下,感到软弱无力,岌岌可危,我们必须采取可行

的措施改变这一现象,使民族音乐与民族乐器健康地发展,民族乐器是最能反映不同民

族文化特色的艺术形式。而琵琶,作为一件古老的中国民族乐器,除可以用作独奏、重奏、

合奏等演奏形式之外,还广泛应用于音乐、舞蹈、戏曲、曲艺等多种音乐的伴奏之中。

关键词:民族音乐,琵琶,传承,发展

1

民族音乐欣赏之浅谈琵琶--第1页

民族音乐欣赏之浅谈琵琶--第2页

一、“民乐之王”琵琶

中国,56个民族大融合,五千年的历史沉淀,13亿人口的大国,世界四大文明古国。

在这里绘画,诗词,小说,书法,音乐等都有自己的特色,而中国的传统音乐在百花齐

放的时代中有着自己独特的色彩。56个民族在这个辽阔的大地上繁衍生息,尽管他们的

生活习惯不同,他们的语言不同,他们的风俗不同,但是却共同构建着中国五千年的文

化,创造出丰。富多彩又极其珍贵的文化财富。

1.1琵琶简介

音乐永远是民族文化中的那唯美的一面,在乐器的缓缓鸣奏中,我们所聆听到的是

自然,是活力,是激情,是无限的魅力。

琵琶,被称为“民乐之王”,“弹拨乐器之王”,“弹拨乐器首座”。琵琶又称“批

把”,拨弦类弦鸣乐器。南北朝时由印度经龟兹传入内地。木制。音箱呈半梨形,张四

弦,原先先用丝线,现在用钢丝、尼龙制成。颈与面板上设用以确定音位的“相”和

“品”。演奏时竖抱,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弹奏。是可独奏、伴奏、合奏的重要民族乐

器。历史据载:“批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象其鼓时,

因以为名也。”在同时代的应劭《风俗通》中,则有:“以手批把,谓之琵琶”。由此可知,

琵琶是以演奏手法来命名的乐器。

秦时以有长柄皮面圆形音箱的琵琶,名为“弦鼗”。秦汉以来,琵琶经不断改进,

逐步发展为阮咸、秦琴、三弦、月琴等多种形制,其共同特点为圆形直颈,至宋以前统

称“琵琶”。约公元四世纪,有一种梨形音箱、曲颈、四柱(今谓相或品)、四弦,用拨

子演奏的弹弦乐器由印度通过西域地区传入北方,因其头部向后弯曲,为区别于当时流

传的直颈圆形的秦琵琶(即直项琵琶),故名曲项琵琶。至隋唐年间盛极一时,有龟兹

琵琶,五弦、忽雷等多种形制,其共同特点为半梨形曲颈,当时亦统称“胡琴”。唐宋

以来,在以上两种琵琶的基础上不断改进,逐渐形成现今的形制:音箱呈半梨形,以桐

木板蒙面,琴颈向后弯曲,颈与面板上设“相”和“品”,张四弦,按四、五度关系定

弦。

1.2琵琶危机

近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播延续进程也是跌宕起伏。

2

民族音乐欣赏之浅谈琵琶--第2页

民族音乐欣赏之浅谈琵琶--第3页

不少的人不能正确认识到祖国的历史文明,丧失了民族的主体意识,缺乏正确的态度面

对中国民族传统音乐。如今古典民族音乐的现状不容乐观,而琵琶被誉为民族音乐中的

“民乐之王”,尤其被现代人所忽视。

我记得曾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帖主说他是一个琵琶爱好者,正在学习琵琶,有次

背着琵琶在公交车上,有个人问他背着的是不是吉他。我看到的时候只觉得民族乐器已

经被

文档评论(0)

190****724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