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共体框架下两慢病管理模式---2.pdf

医共体框架下两慢病管理模式---2.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医共体框架下两慢病管理模式2--第1页

医共体框架下两慢病管理模式2

医共体框架下两慢病管理模式

基层首诊、医防融合、精细管理、双向转诊

一、强化顶层设计、夯实慢病管理推进基础

1)建立管理体系:建立两慢病管理领导小组、制度工作计划和工

作方案,

执行计划和评估机制,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和绩效

分配。

2)建立管理网络:按照前期摸底两慢病管理对象数量,按片区和

数量构

建慢病管理团队,管理团队由组成的家庭医师团队+慢病专家+X

组成“三师”管理团队,开展两慢病精细全程管理和分级诊疗,完成

筛查、签约、诊断、治疗和长期管理的全程管理流程,实现健康管理

与基本医疗有机融合,有效破解慢病管理碎片化。

3)建立分级标准:按照两慢病中国最新指南和分级诊疗技术方案

结合本

地医疗条件,建立地区分级服务目标、双向转诊诊疗标准与路径、

重要任务、服务流程。

4)建立培训体系:按照指南、本地区建立的标准与流程、服务管

理模式

等内容建立培训机制、培训计划和考核绩效机制。建立培训人群

分级分类培训、强化培训目标、注重培训考核,把考核结果运用到绩

效。

5)建立教学体系:建立临床实践教学带教机制,按照教学目标,

开展线

上和线下教学带教,在各分院全专联合门诊开展远程教学,强化

全科医师的临床实践能力,减轻基层医师少、能力弱的问题。

二、创新融合模式,构建慢病管理新格局

1)构建医防融合新体系: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管理诊疗核

医共体框架下两慢病管理模式2--第1页

医共体框架下两慢病管理模式2--第2页

心、医

共体牵头单位为医疗技术支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健康管理指

导的医防融合新体系。家庭医师健康管理随访健康宣教,全科医师日

常门诊诊疗管理、慢病专家基层专家门诊、防保专家健康指导等分工

合作实现全程精细管理。

2)构建信息融合新平台:实现区域信息一体化融合,牵头医院和

各分院

实现信息一体化,HIS、LIS、PACS一体化,实现医共体医疗诊疗

系统一体化同质化运行,实现“零障碍”通道,资源无缝隙共享、功

能无区域区别,方便群众就医,提升群众基础就诊依从性。比如:检

验检查开单预约模块、中药诊疗(中医诊疗、中药配送)配送模块、专家

预约模块、住院开单预约模块等。实现诊疗公卫信息一体化融合,打

通医共体医疗诊疗系统与基础公共卫生平台、双向转诊平台、签约医

生平台、慢病报卡平台、预约诊疗平台、实现互通互联,相互快速调

阅资料,提高诊疗管理精准率和有效率。

3)构建绩效融合新机制:结合基层补偿机制改革,优化细化慢病

诊疗和

管理当量数,提高慢病管理当量值,推行目标结果当量化,执行

专家共享管理当量值,提高管理者积极性。

4)构建宣教融合新团队:把社区工作者和医学生纳入健康宣教团

队,作

为专业健康宣教团队的补充,充分利用社区工作者发动群众工作

的优势,充分调动患者积极主动参与健康宣教活动和健康促进工作,

提升患者参加健康促进依从性;医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开展更多的健康

宣教内容,提高健康促进活动频次。

5)构建科普融合新举措:疾控做好慢病管理宣传,参与日常管理

工作,

创建健康大处方宣教模式,联合科协、媒体中心开办慢病科普说

活动,医共体牵头开展慢病科普说微信公众号推

文档评论(0)

xin9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