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简表 高考语文文言断句简表(文档版).docxVIP

微简表 高考语文文言断句简表(文档版).docx

  1. 1、本文档共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言文中的名词和代词常用来作为主语和宾语,断句时可先找出名代词。

名词:人名、地名、官名、国名、朝代名、器物名、动物名等;代词:吾、予、余(表示“我”)等。这些名词和代词如果作主语,那么它的前面就可以断开;如果作为宾语,那么它的后面也可以断开。

及秘代词第一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

及秘代词

第二人称代词:尔、汝、女、若、乃、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阁下”“足下”多用在外交用语中。第三人称代词:之、其、彼.代谈话或为文所及的第三者,不仅代人,还可以代事、代物。

疑间伐词问人的有“谁”“孰”“何”;“何”也可问事。问事的有“奚”“胡”“曷”“恶”“安”“焉”等。豕箕词“此”“是”“斯”“兹”“夫”等,另“之”“其”“彼”除作为人称代词外,还常作为指示代词。

定谓语定引文次担一个句子谓语成分的是动词、形容词(或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其他词)。断句时,可以先找到语句中的动词、形容词,确定作为谓语的动词、形容词;线后根据谓语前的状语、主语和谓语后的宾语等来断定语句的停顿点。

定谓语定引文

找对话在文言文中,可借助“日”“云”“言”“谓”“道”“问”等动词来判断人物的对话,进行断句。

找对话

文言文断句方法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日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理清问者、答者,明辨句读。虽然在高考卷中这种例子并不多,但关键时候还是有一定的作用的。

文言文断句方法

虚词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尤其是介词、语气词,它们的前后,往往是应该断句的地方。

句首发语词——常居句首,其前一般断开: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凡、且、窃、请、敬

句首时间词——常居句首,其前一般断开: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

找虚词定首尾

找虚词定首尾

复句关联词语——其前一般断开: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于是、岂、岂非

复音虚词——复音虚词需保持完整,不能断: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何以、然则

虚词标志断句的灵活性

①“乎”在句中相当于“于”时不能断开。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②“也”在句中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可断开也可不断开。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③连词“而”有时用于词或短语之间起连接作用,所连接的内容共同作为句子的成分,前后联系很紧密,一般不在其前断开。但如果“而”是连接两个句子,则往往要在其前断开。如:“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④“夫”有时也作为指示代词(兼有舒缓语气的作用)用在句中,这种情况则不能断开。如:“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看句式定停顿

看句式定停顿

反问句式: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反问句式

被动句式:”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

固定句式:”如...何”“况...乎”“何(以)...为“,以及文言文中常常出现的总分、分总形式,这些都是我们断句时很好的帮手古人写文章讲究句子的整齐对称,或者两句之间讲究意思的正反对比,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断句。

观对称审修辞

观对称审修辞

①顶真:例: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②对称:例: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日:“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

③反复:例:“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我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这几句在文章中间隔反复出现,抓住这一特点,自然有助于断句。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句式整齐,多运用四六句,穿插运用五字句,有序而灵动;多运用对偶、对比、手法。根据这样的语言特点,断句也就容易多了。

再回首,细检验——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

⑴断句后,意思是否讲得通。例如《师说》中的几句话,有人这样标断: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这句的毛病在于把句中表提顿的“也”误为现代汉语中得副词“也”了。错断之后,“也固先乎吾”如果还勉强说的过去的话,“也亦先乎吾”就根本讲不通了。义如,《察今》在“刻舟求剑”故事后有一句总结性的话,有人给断为: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把“以故”看作“因此”,还可以理解,但后面的“法为其国与此同”又该如何理解呢?

⑵断句后,内容是否合理

文档评论(0)

scj1122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66052137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