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第四章学校道德教育]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pdf

教育心理学[第四章学校道德教育]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pdf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育心理学[第四章学校道德教育]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第1页

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四章学校道德教育

第一节品德的概述

一、品德的基本问题

(一)品德的概念

品德是个体现象,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形成和表现出

来的某些稳固的特征。

品德是一种反映形式,它具体体现为一定社会道德要求的个人意识和行为总

体的特征。品德是人在实践活动中,在社会道德关系和道德舆论的作用下,在道

德教育影响下形成的,它是社会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

(二)道德与品德

品德与道德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其联系主要表现在,个人品德

是社会道德的组成成分,离开社会道德也就谈不上个人品德,同时,个人品德的

发生发展与社会道德一样都受到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主要区别在于,道德的发

展完全受社会发展规律的支配,而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不仅要受社会发展规律的支

配,还要服从于个体的生理、心理活动的规律。

二、品德的心理结构

品德的心理结构是指品德这种个体心理现象的组成成分。对品德的心理结

构,人们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品德的基本结构为“知”与“行”,即任何道

德品质都包含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多数人持品德心理结构的四要素理论,即认

为品德的基本结构为“知、情、意、行”,包含有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意

志和道德行为。

道德认识也叫道德观念,它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意义的认识,其中包括

道德概念、原则、信念与观点的形成以及运用这些观念去分析道德情境,对人对

事(包括对自己的言行)作出是非、善恶等的道德判断。

教育心理学[第四章学校道德教育]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第1页

教育心理学[第四章学校道德教育]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第2页

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道德情感是伴随道德认识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也就是人在心理上所产生

的对某种道德行为的爱慕或憎恨、喜好或厌恶等情感体验。

道德意志是在自觉执行道德行为的过程中,克服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时所表

现出来的意志品质。

三、品德的形成过程

(一)道德观念

道德观念反映着人们在道德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种关系以及如何处理这种关

系的行为准则。正是由于道德观念的形成,才使人的道德行为变成了真正自觉的

行为,保证了人在是非善恶之间能够进行正确的选择。人们要把社会的客观要求

反映到头脑中来,并且真正变成自己的道德观念,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道德知识的获得

道德观念是认识的产物,学生在获得道德知识和经验的过程中,不断进行着

抽象与概括。经过抽象与概括的道德观念同具体的特殊的道德观念不同,前者反

映的是社会道德中带有原则性的方面,而后者反映的则是受社会肯定和赞扬的比

较具体的特殊的行为方式,两者在本质上虽然是一致的,但在道德观念的发展水

平上却有显著的差别。人们的道德观念不断发展,抽象与概括活动也不断反复展

开。

2.道德知识的内化与道德信念的形成

学生的道德知识是通过不断的内化过程被接受的。他们在原有道德知识经验

的基础上,认识社会的道德准则系统,了解道德准则的正确性,并且愿意把它们

作为个人行动的指南与原则,这就是道德知识的内化过程。人认为自己一定要遵

循的,在人的意识中根深蒂固道德观念(规范、原则、理想等),通常称为信念。

道德信念预先决定了

文档评论(0)

188****00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