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乡间的优雅村姑——读《勃朗特三姐妹文集》.docx

英国乡间的优雅村姑——读《勃朗特三姐妹文集》.docx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英国乡间的优雅村姑

——读《勃朗特三姐妹文集》

英国作为人类现代文明的源头,它的制度文明一直受到推崇,英国贵族的绅士风度也一向广受赞赏。但其实英国的民族性格并非仅仅体现在贵族与绅士,在乡间平民身上有着更为深刻的高贵气质的表达。所以,在莎士比亚与勃朗特姐妹之间,后者更得我心。在我的文学观念里,世界文学发展的总趋势的从英雄到普通人的演化,因此,我对莎士比亚戏剧中那些富丽堂皇的帝王将相故事并不感冒。《勃朗特三姐妹文集》体现了英国文学的宁静优雅之美。读她们的作品会有一种对人性、文明、历史的深刻领悟。上海译文出版社的《文集》共有七大卷,我只读了其中四本:大姐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二姐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三妹安妮·勃朗特的《艾格尼丝·格雷》和《女房客》。《简·爱》早就读过,《呼啸山庄》则是初读,而且曾经一度把它与狄更斯的《荒凉山庄》弄混。安妮的小说以前从未接触,也是让人眼前一亮。勃朗特三姐妹给我的总的印象是:底层身份,独立个性,宗教情结。三姐妹出身于一个乡村牧师家庭,而且她们也都是以家庭教师为业,这样一种底层知识分子的生活氛围,认她们很早就养成了一种独立自强的精神个性,这也使得她们在那样一个等级社会里卓尔不群。而作为牧师的女儿,她们的宗教情结也是根深蒂固地沉淀在她们的血液中。这是一种内在的清高。所以,在我看来,她们是隐身于旷野,绽放于荒原的生命之花。我看到的最早的英文版的《呼啸山庄》,封面就是荒原上一个少女在狂风中站在树下,这应该是最接近原意的艺术理解。和莎士比亚戏剧中的那些宫廷豪门相比,我更欣赏勃朗特姐妹的世俗生活场景。这是我们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所不同的是,她们活出了自己的高贵。而且,她们与一般意义上的英国贵族情调异曲而同工。但她们不是贵族而是村姑,并且正因为她们是村姑也才对普罗大众产生了广泛的关联意义。

勃朗特姐妹的小说于我而言,她们更突出的特征是特立独行的文化态度。

首先,在英国工业革命如火如荼的的当时,她们最早拒绝了都市的繁华与文明的喧嚣,而甘愿隐居在约克郡的荒原上。这是一种深刻的隐逸精神。弗吉尼亚·伍尔夫在评论中写道:“当我们想起她时,我们不能不想起在我们现代世界中时运不济的某一个人;我们不得不回顾前一世纪五十年代,想起荒野的约克郡沼泽地带一所遥远的教区牧师住宅。在那教区牧师的住宅里,在那荒野的沼泽地带,她不幸而又孤独,永远处于贫困和精神奋发的状态之中。”“她的力量是一切力量中最为罕见的一种。她可以使人生摆脱它所依赖的事实;寥寥数笔,她即可点明一张脸庞的内在精神,因此它并不需要借助于躯体;只要她说起荒野沼泽,我们便听到狂风呼啸、雷声隆隆。”(《普通读者》,瞿世镜译)伍尔夫显然更属意于她们甘居荒野的文化情怀。美学上一般把这种情怀称之为消极浪漫主义,但我更愿意理解为一种反现代性的情结。如果联想到今天的人们“逃离北上广”的心情就不难理解她们的荒原依恋了。

其次,作为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乡村知识分子,她们最重要的精神价值诉求是成为一个独立的人存在于世,而不仅仅是为女性主义张目。因此,独立个性的彰显与表达就是她们的小说创作的内在源动力。《简爱》女主人公说过:“你以为我会留下来,成为你无足轻重的人吗?你以为我是一架自动机器吗?一架没有感情的机器吗?能让我的一口面包从嘴里抢走,让我的一滴水从我杯子里泼掉吗?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了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我现在跟你说话,并不是通过习俗、惯例,甚至不是通过凡人的肉体——而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说话;就像两个都经过了坟墓,我们站在上帝的面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生来就是平等的!”这段话体现出了简爱对于平等爱情和生活的渴望,这也正是作者想要体现的主旨思想——人的价值等于尊严加爱情。所以,她后来回到罗切斯特身边是一个完全自主的决定。而在这一点上,三姐妹的文化态度是一致的。

最后,也是最鲜明的一点是她们的择偶标准出奇地一致,即她们所心仪的夫婿都是那个时代的文化精英——“拜伦式英雄”。在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日记这最早出现了“拜伦式的英雄”的概念,“他就需要被女人嘲笑一通才好,但她们反而崇拜他。”“拜伦式英雄”特指拜伦作品中的一类人物形象,他们高傲倔强,不满于现实,想要奋起反抗,却又显得忧郁、孤独、悲观,始终找不到正确的出路,终不免以失败、死亡告终。例如,抒情长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中的贵公子哈洛尔德,《东方叙事诗》之一《海盗》中的主人公康拉德等。拜伦通过他们的斗争表现出对社会不妥协的反叛精神,同时反映出自己的忧郁、孤独和彷徨。他们是忧郁的英雄。在三姐妹的小说里心仪拜伦,《简爱》中的罗切斯特、《呼啸山庄》中的希斯克利夫以及《女房客》中的吉尔伯特、《艾格妮丝·格雷》中的韦斯顿,都是才化出众、孤傲浪漫的杰出男人。在世风日下的社

文档评论(0)

知识贩卖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