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 中国古代史:选择性必修部分(原卷版).docxVIP

专题四 中国古代史:选择性必修部分(原卷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专题四中国古代史:选择性必修(贯穿部分)

考试范围:第10—13讲;考试时间:100分钟;

留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洁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北魏墓志数量少且比较简短,有的墓志只有一句话。但迁都洛阳后,北魏墓志大量增加,且大多形制统一,内容规范,可分为志题、讳、字、乡邑、族出、世次、行治、履历、卒日、寿年、葬日、葬地、铭辞等几部分。该变化反映出北魏孝文帝改革()

A.冲击了鲜卑贵族的统治 B.顺应了三教合一的趋势

C.加速了民族交融的进程 D.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淌

2.“求变”“求新”是中国的历史传统。下列变法举措,按开头实施时间先后挨次排列正确的是()

①“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

②“若不役,则收其佣,每日三尺”

③“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

④“诸民年及课则受田,老免及身没则还田”

A.②④①③ B.②③④① C.④①②③ D.④②①③

3.西汉政府除在张掖地区设置郡县管辖外,另设张掖属国用以安置归附的少数民族部落。西汉末年,窦融成为含张掖郡在内的河西五郡大将军,主持修缮防备设施,实施屯田,鼓舞匈奴、卢水胡等民族进展农业生产。当时在张掖地区的大街小巷时常见到西域的胡商与中原的汉商。据此可知()

①西汉政府已对张掖有效治理②政府屯田措施促进边疆开发

③少数民族放弃畜牧专事商业④张掖成为西域商贸重要地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某机构“职专纠劾百司,辩明冤枉,提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凡大臣奸邪、小人构党、作威福乱政者,劾。凡百官猥茸贪冒坏官纪者,劾。凡学术不正、上书陈言变乱成宪、希进用者,劾。遇朝觐、考察,同吏部司贤否陟黜。”此处“某机构”最有可能是()

A.枢密院 B.都察院 C.宣政院 D.理藩院

5.传统乡约提倡基层群众自治,它由当地出名望的士绅提倡,乡民自愿协作、受其约束,以达到教化民众、劝善惩恶、淳化风俗等社会效果。至清代,乡约被赐予诸多行政职能,如稽查、催科等,而其教化职能被减弱。这一变化深刻地反映出清代()

A.社会环境有肯定改善 B.国家对社会的把握加强

C.重视乡约的政治功能 D.地方政府官员尸位素餐

6.唐律规定“诸断罪皆须具引律、令、格、式正文,违者笞三十。”“诸犯死罪非十恶,而祖父母、父母老疾应侍且近亲中又无成年男丁者,须奏报裁决。九十以上,七岁以下,虽有死罪,不加刑。”对妇女犯罪有些可依律酌情而处,据此可知唐代法律制度的特点()

A.体现封建等级制度 B.体现规范执法的特点

C.礼、法、孝相结合 D.法律的不完善不健全

7.《管子》在论及齐国冶铁行业的具体操作方式时表示:“发民,则下疾怨上……未见山铁之利而内败矣。故善者不如与民,量其重,计其赢,民得其十,君得其三,有杂之以轻重,守之以高下。”这一论述()

A.源于齐国综合实力的增加 B.打破了工商食官的传统观念

C.以维护百姓利益为动身点 D.不利于社会经济的正常进展

8.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市场上钞(纸币)价降到“每钞千贯值银四五钱”(一两相当于10钱),而官府以“每钞千贯征银五两”的标准向民众强行摊派。江南地区“每钞千贯值银一钱”,而官府从市场收钞价格是“每千贯可值银三两”。由此可知当时()

A.国内贸易存在着区域差异 B.政治腐败遍及全国各地

C.赋役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 D.国家治理存在失效风险

9.厘金是清王朝于1853年对几乎全部商品开征的一种商品贸易税。所谓“厘金”主要是对过境商品进行征收。厘金最滥时期,全国厘卡一万多处,密集地区,几十里地就设置多个厘卡,过境商品层层扒皮。货物逢关抽厘,税率较高且重复征收。厘金的实施()

A.抵制了外国商品的倾销 B.阻碍了国内统一市场发育

C.瓦解了传统的自然经济 D.冲击了清政府的海禁政策

10.王莽在分析汉代田赋时指出,汉朝减轻了田租负担,接受“三十税一”的制度。豪强侵占农夫土地后,依附豪强的农夫要依据“什税五”的标准向其上交收获,豪强则依据“三十税一”的标准再向中心纳税。由此可知()

A.豪强对中心集权产生威逼 B.西汉自耕农赋税负担沉重

C.地方拥有独立的赋税体系 D.王莽为代汉独立查找理由

11.1899年,新加坡潮州籍侨商募银支援山东省赈灾,清政府为新加坡天后庙颁“曙海祥云”匾额;1900年,黄河决口,南洋巨商张振勋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阿拉伯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好的 好的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