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城市形象的影像架构与传播策略研究.docxVIP

融媒体时代城市形象的影像架构与传播策略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融媒体时代城市形象的影像架构与传播策略研究

?

?

摘要:城市形象专题片旨在宣传城市风貌,弘扬城市精神,塑造城市形象。近些年传统城市形象专题片进入了困境,影像思维的同质化与单一的表现手段使得城市形象专题片越来越无趣。这些套路式的专题片难以激发观众的观赏兴趣、引起观众情感上的共鸣。在融媒体的大环境下,如何架构城市形象的影像、优化作品的传播效果,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融媒体;城市形象;影像架構;传播策略

:J959:A:1004-9436(2020)22-00-02

0引言

城市形象专题片对于城市形象的架构具有重要作用,其功能是宣传城市风貌,塑造城市形象,弘扬城市精神。近些年来,传统的城市形象专题片已经形成了一种完备却同质化的影像风格。在媒体融合的大环境下,城市形象专题片应与时俱进,架构属于新时代城市形象的影像。

1传统城市形象影像架构的困境

1.1影像思维严重同质化

目前的城市形象专题片中,题材和叙事方式、风格表现都十分类似。在素材的选取方面,壮丽的自然风光、繁华的商业街区、灯火通明的摩天大楼、百姓的笑脸,都是传统作品中常出现的元素,用大量碎片式的镜头,将这些画面剪接到一起,以实现整体作品信息量的最大化。然而这些套路式的专题片在千篇一律的画面中使观众模糊了对城市独有特色的识别,难以激发观众的观赏兴趣、引起观众情感上的共鸣。

1.2表现手段单一

传统城市形象专题片往往追求视听上的高端化。唯美大气的画面,震撼人心的配乐,慷慨激昂的解说,往往成为了这类专题片的标配。并且在技术不断更迭的今天,出现了延时摄影、升格摄影、高清航拍等先进技术,不管影像是否需要这些高科技的支持,不管是否需要由这些技术拍摄的画面来抒情达意,这些都统统被运用到了作品中。这些画面如果应用得当,确实会对作品整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但是如果只是为了追求画面质量而将这些技术运用到作品中,那这些华而不实的镜头反而会使观众觉得作品空洞,形式大于内容[1]。

2融媒体时代城市形象的影像架构

2.1视角平民化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有关城市形象的纪录片、专题片,其影像风格都以奇观化为主。精致的画面配合激昂的解说能够给人以视听上的审美享受,却不能使观众真正从这个作品了解这座城市的内涵。大气的航拍画面、延时拍摄的城市夜景,这些奇观化的视觉效果能够使人感受到这个作品的“高大上”,同时也会使人产生一种这座城市同样“高大上”的感觉,但是为了达到宣传城市的目的,很多画面都经过了后期处理与美化,这种主观化的视觉处理会使影像作品的客观真实性消失。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来临,观众了解一座城市风貌的途径越来越多,除了传统媒介之外,移动媒体、社交网络的兴起使得城市形象的传播有了更多的渠道,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每天都在向观众传输大量的信息。并且在媒介融合的大环境下,高新技术的运用使得观众能够多元化地了解一座城市。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使人们在家中就可以通过手机、电视等媒介看到城市的真实面貌,信息资讯的爆炸使人们更容易通过这座城市发生的事件、报道的人物,了解这座城市的人文内核。奇观化的画面已经不能再满足观众的需求,观众更愿意看到真实的城市风貌,感受真实的人文气息。

《城市24小时》舍弃了常见的“奇观化画面+解说”的模式,通过记录一个城市24小时之中典型场景中发生的典型故事,捕捉城市性格,发现城市气质,有层次、有质感地展示中国城市的真实生活和面貌,其记录真实的平民化视角是一大亮点。《城市24小时》的影像风格偏向于纪实,构图不算工整的画面,摇晃的手持镜头,相对于传统风格的专题片来说,视听语言不够唯美,但这种风格下拍摄的人和事却能给人一种记录真实生活、充满人文关怀的感受。

在《城市24小时》第一集《郑州》中,拍摄火车站值班长周继红的故事时,画面大量采用抓拍镜头,通过站长与工作人员、乘客的交流,使人感受这份工作的忙碌,并在这一段用快速剪辑的方式加深了观众的这种体验。在这一段讲述中,还用若干快切镜头表现了普通百姓在火车站的百态,“散落一地的行李,等车困到打哈欠,年轻人在候车室玩滑板”这样的影像视角能够极大程度地还原这座城市的风貌,《城市24小时》将视角深入基层,用平实的镜头语言记录着真实之美。

在第二集《武汉》中,讲到了一位创业者丁义彪的创业故事,在他投资演讲失利后的采访中,摄影师有意把机位设置在了和丁义彪有一定距离的地方,不同于传统的尽量接近主体的采访方式,在这种受访者情绪低落的情况下,摄影师有意拉开了与他的距离,能够很好地照顾到受访者的情绪,用长焦镜头捕捉采访细节,避免了拍摄距离过近可能给受访者带来的不适,这种距离下受访者不会因为摄影机在面前而感受到压力,他的所思所想都能够真实地展现出来,不仅做到了真实的记录,也能够通过作品传达出人文关怀,而平民化的拍摄视角则能够使观众感同身受

文档评论(0)

177****797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