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难点的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教学策略分析.docx

基于学习难点的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教学策略分析.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学习难点的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教学策略分析

摘?要:革命文化题材的课文有其独特的育人价值,但部分学生因不了解课文所描写的人物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而难以深入体会革命先辈的理想信念,更难与自己的现实生活建立联系,这不利于学生继承和弘扬革命文化精神。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历史事件、人物经历和现实生活等,帮助学生读懂内容、体会情感、促进思考。

关键词:革命文化;语文课文;教学策略

一、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编排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指出,在语文教材中,以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题的选文比例应为60%~70%,因此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革命文化题材的选文就有34篇(不包含快乐读书吧、阅读链接和鲁迅单元的课文),占据全套教材课文总数的10.67%。革命文化题材的课文从内容上看,体现了循序渐进;从形式上看,呈现出丰富多元。例如,低年级主要以人民领袖、英雄人物故事为主,通过故事表现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的优秀品质,如《邓小平爷爷植树》《朱德的扁担》《难忘的泼水节》《吃水不忘挖井人》等;中年级适当增加了革命文化题材的课文比重,有的尽管依然是革命领袖或英雄人物的故事,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小英雄雨来》,但课文内容及其承载的价值开始指向国家、社会层面,编排形式开始走向革命文化主题单元;高年级则编排了更多以革命文化题材为主题的单元,如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责任与担当”,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重温革命岁月,把历史的声音记在心里”,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理想与信念”。这些内容除了以选文的方式进行呈现,还通过课文插图、阅读链接、课后习题、单元导语、综合实践活动等方式来呈现,有让学生查找资料,和同学做一份手抄报这样的实践作业,也有采访革命英雄的实践活动。

二、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特点

革命文化题材的课文因民族性、时代性、政治性等特点,有其独特的育人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伟大斗争中构建的文化,革命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革命为精神内核和价值取向,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因此,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有其鲜明的价值取向,独特的育人价值,强大的育人功能。学生学习这些课文,在积累语言的同时,不但能從革命者的英雄事迹中感受到他们坚贞不屈、英勇顽强等精神品质,还能感受到他们崇高的理想信念、深厚的爱国之情,从而受到革命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赓续革命精神,引导学生向革命先辈学习,让党的光荣传统能够赓续永传;弘扬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与对国家的认同,使学生更加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塑造时代新人,教育学生不忘历史的同时,鼓励他们学习先进文化,立下宏志,长大后积极响应时代的召唤,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奋勇争先。

三、学生学习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难点

(一)对背景知识缺乏了解

由于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所蕴含的深厚革命文化是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历史背景下形成的,课文所描写的人物及其所处的时代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距离感,因此学生对文中的时代背景、历史事件、人物经历等缺乏了解,不知道的相关知识多,进而对重点词句的学习理解便容易停留在表面。这直接影响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深入理解、对情感的深入体会等。

例如,在理解《长征》中的“红军不怕远征难”时,如果学生不了解长征的路线、途中的各种艰难险阻,是不能深入理解“远征难”的,也就不能更好地体会到“不怕远征难”所表现的大无畏精神;在理解《十六年前的回忆》中的“局势越来越严峻”时,如果学生不知道1927年李大钊被捕前发生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等历史事件,就不能真正理解“严峻”,理解李大钊当时所处的危险境地,不知道“南昌起义”的伟大意义,就不能理解他所做工作的重要意义,不能理解为什么他说不能轻易离开北京,也就不能深入体会李大钊坚定的理想信念。

(二)对精神品质难以深入理解

学生在学习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时,要想发挥其独特的育人价值,离不开对人物品质、精神的体会。实际教学中,学生通过关注事件、人物言行等,却只能浅表地体会到人物品质,不能结合特定的历史背景和人物经历等深入体会到支撑人物行为的是其崇高的理想信念、爱国情怀等。

如学习《长征》,学生大多能体会到红军的英勇无畏与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但“红军战士为什么能这样”“他们的精神意志来自哪里”却是学生读不懂的;学习《十六年前的回忆》,学生通过关注人物的言行、神态、外貌等,可以较好地体会到李大钊的坚贞不屈、临危不惧等品质,但“李大钊为什么能这样”“李大钊为什么不离开北京”等问题却是学生读不懂的;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学生能通过文中事件感受到“中华不振”,但“中华不振”的原因,以及课后链接的周恩来诗中所写的“邃密群科济世穷”

文档评论(0)

151****80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安全评价师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9月13日上传了安全评价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