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话语分层现象与机制-基于新浪微博的实证分析.docxVIP

社交媒体话语分层现象与机制-基于新浪微博的实证分析.docx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

社交媒体“话语分层”现象与机制

基于新浪微博的实证分析

?

??

?

?

?

?

?

?

?

???

?

?

?

?

?

本研究是基于对典型社交媒体(socialmedia)新浪微博的实证考察而得到的结果,核心观点是,在社交媒体的不同传播主体的交互中存在着隐形的区隔与层级分化,若用微博上的影响力、活跃性、交互度等的大小来衡量微博用户的“话语层级”,那么,微博传播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互动并不是自由的、发散的,而是呈现出相同或相近话语层级传播者之间的聚合性,以及不同话语层级传播者之间的区隔性。或者说,在新浪微博上,具有特定的影响力、活跃性、交互度的用户,更倾向于对和自己的影响力、活跃性、交互度相似的微博用户进行评论和反馈;同样,用户的帖子传播也更倾向于被和自己的影响力、活跃性、交互度相似的用户所评论和反馈。

为便于研究,本文将之称为社交媒体中“话语分层”现象与逻辑。这里所说的“话语分层”,指的是微博中的话语特征,成为微博用户之间发生集聚、关联、作用、区隔的划分标准,使得微博用户在此话语特征的作用下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层级差异性,相同层级或相近层级的用户更易发生相互的作用。而话语特征,主要是指用户在微博中话语和符号的表达、交流、互动等表现出来的程度与特征,例如,话语表达的活跃性、与其他用户进行交互的意愿性和主动性、话语影响力等。微博用户的话语特征主要区别于两个维度:一是区别于非话语特征,例如,用户在微博中自我标示出的区域、性别、年龄等带有实体性的特征;二是区别于线下特征,例如,微博中虽未明确标示但伴随着用户真实身份的经济地位、社会权力等特征。尽管微博是一种半匿名、类社会互动的空间,线上的话语交互关系似乎带有符号性和在线性甚至类虚拟性,和线下的、实体的特征相比似乎其不够那么直接,但是这些话语特征依然较为有效地影响着用户之间的类型聚集与层级区隔。在这种互动的路径和分化中,显示出了微博空间中隐在的社会“区隔”和圈层化机制。

一理论分析与问题提出

对于网络传播结构,往往注重其匿名性、虚拟性等特征,而忽视了其中蕴含的新型的传播结构和传播约束性。网络研究者关注网络带来的“去中心化”和虚拟在线传播中“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自媒体”语境,以及这种语境下更为广泛和紧密的社会联系。例如,保罗·莱文森(PaulLevinson)认为虚拟的网络社会是一个去中心性的生活空间,人与人在虚拟的网络上不受身份、地位、名誉、财富的限制而自由地交往和沟通。[1]有学者认为,“网络社会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交错,使整个社会联系更为紧密,社会阶层之间的区隔变得更为模糊”。[2]在此需要强调的是,尽管人人都有麦克风,但是不同的人手上的麦克风能对何种对象言说、能被何种对象倾听,实际上是具有潜在和无形的约束,并不是自由的。他们更愿意或者更倾向于在微博中和自己话语等级相似的人进行信息的交互与反馈。通常所认为的,微博用户既可以对拥有成百上千万粉丝的“大V”(微博平台上获得个人认证,拥有众多粉丝的微博用户)帖子进行评论,也可以对身边的低话语等级的用户和“草根”帖子进行评论,这种观点的确成立——但是通过进一步的考察可以发现,这种看似“发散”和“自由”的关系,背后潜藏着深层的制约和非自由。就绝对比例而言,普通的“草根”用户在微博上也许占着最为庞大的比例,而高影响力、发帖量等话语等级的用户只占很小的比例,但是在排除这些“绝对比重”的影响后可以发现和证实:对于某个话语等级的用户而言,其在微博中进行信息交互的占“相对比重”最高的对象,仍是其自身所属的话语等级的用户圈层。

对于网络社会分层的研究,缺乏对于网络“话语层级”作为一种重要分化标准的重视。马克思(KarlMarx)、韦伯(MaxWeber)、帕森斯(TalcottParsons)等对于传统社会的分层,采用了财富、权力、声望等经济、政治、社会多方面的标准。面对网络社会的快速强势崛起,许多研究将传统的社会因素纳入对网络分层的审视。申玲玲对新浪微博的研究显示出传统的社会资源在微博中对于用户的社会分化的重要性,“一部分人依靠既有社会资源在微博上拥有稳定的、更强的影响力,其互动对象主要集中于与其职业相关的本阶层人士”。[3]程士强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0年的数据,分析网络社会分层与原有的社会分层机制之间的关系时指出:那些在现实社会中处于优势地位的个体在网络社会中也具有资源优势。[4]现实生活中的职业、身份、地位等当然和网络分层具有关联,但是毕竟这些因素难以直接地呈现于虚拟网络之中,因此也要注重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社会空间所具有的独特性。此外,网络用户或传播者的信息能力、信息素养等因素被纳入对网络地位和层级分化的审视之中。例如,夏学英和刘永谋以天涯社区为样本研究指出,BBS话语权力结构是由网络社群中不同个体信

文档评论(0)

159****82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