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侵蚀原理第6章混合侵蚀.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土壤侵蚀原理第6章混合侵蚀--第1页

第6章混合侵蚀

主要教学目标:分析混合侵蚀发生机制及其发展规律,阐述混合侵蚀形式及影响混合侵

蚀的自然因素。使掌握防治混合侵蚀的基本原理。

教学方法: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自学、参阅课外书及野外实习为辅。

主要内容:第一节泥石流形成、分布及分类

第二节泥石流物质组成

第三节泥石流特征

第四节泥石流输移和冲淤变化

第一节泥石流形成、分布及分类

一、泥石流形成

1.形成条件

要有充足的固体碎屑物质,固体碎屑物质是泥石流发育的基础之一,通常决定于地质构

造、岩性、地震、新构造运动和不良的物理地质现象。

在地质构造复杂、断裂皱褶发育、新构运动强烈和地震烈度高的地区,岩体破裂严重,

稳定性差,极易风化、剥蚀,为泥石流提供了固体物质。在泥岩、页岩、粉沙岩分布区,岩

石容易分散和滑动;岩浆岩等坚硬岩分布区,会风化成巨砾,成为稀性泥石流的物质来源。

在新构造运动活动和地震强烈区,不仅破坏山岩完整性、稳定性,形成碎屑物质,还有激发

泥石泥的作用。不良的物理地质作用包括崩坍(冰崩、雪崩、岩崩、土崩)、滑坡、坍方、

岩屑流、面石堆等,是固体碎屑物质的直接来源,也可直接转变为泥石流。

要有充足的水源降雨、冰雪融化、地下水、湖库溃决等都可形成泥石流,最多的是降雨

发生的泥石流。

我国东部处于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而集中,一般中雨、大雨、暴雨和大暴雨均可激发

泥石流发生,尤其1小时雨强在30mm以上和10分钟雨强在10mm以上的短历时暴雨。黄土

高原的连阴雨及高强度暴雨泥石流就属此类。在青藏高原积雪的高山上,若日均温上升(即

与月均温差为正),多为无雨日或晴日,冰雪迅速融化,最易发生泥石流;相反,泥石流频

率降低在20%以下。冰雪融化有时导致冰湖溃决,或其他原因造成水库溃坝,都会诱发泥石

流。在石灰岩发育地区,地表水转化为地下水,不利于泥石流的形成。

土壤侵蚀原理第6章混合侵蚀--第1页

土壤侵蚀原理第6章混合侵蚀--第2页

地形条件典型的泥石流沟,从上游到下游可划分为三个区,即侵蚀区、过渡区、堆积区。

侵蚀形成区为以漏斗状和勺状地形,易集中径流。过渡区为泥石流运动通过区,需陡直

多跌水的地形,以便不断补充能量和物质。堆积区为泥石流固体碎屑的停积地,一般平缓开

阔。陡峻地形制约它的形成和运动,影响泥石流的规模和特性。通常决定于沟床比降、沟坡

坡度和坡向、集水面积和沟谷形态等。研究表明,泥石流沟床比降多在50‰~300‰,尤其

是100‰~300‰。在平缓沟床中不易发生泥石流。流域沟坡影响泥石流的规模和物质补给。

统计表明在10°以上即可发生泥石流,尤以30°~70°为甚,这是坡面不稳、相对补给增

2

多的缘故。鉴于暴雨的区域性特点,0.5~10.0km的集水区是泥石流的多发区。在我国受太

平洋季风影响的东坡、南坡高山区能拦截大量降水形成泥石流,相反坡向较差。

此外,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如开矿弃渣、修路切坡、砍伐森林、陡坡开垦和过

渡放牧等,都能促使泥石流的形成与发展。

2.形成机理分析

泥石流中水与松散固体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作用力与变化,是泥石

流形成不同于高含沙水流的本质。泥石流形成的作用力,一是与固体物质浓度和坡度(含坡

面和沟床)有关的重力分力;二是流体中流体水相对于固体物质运动的性质所决定的输移力。

前者是泥石流形成和运

文档评论(0)

131****270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