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课件编辑说明·本课件需用office2010及以上版本打开,如果您的电脑是office2007及以下版本或者WPS软件,可能会出现不可编辑的文档。版本要求如您在使用过程中遇到公式不显示或者乱码的情况,可能是因为您的电脑缺少字体,请登录网站/faq下载。乱码问题如您还有其他方面的问题,请登录网站/faq,点击“常见问题”,或致电010联系我们
第六章平面向量及其应用
6.4平面向量的应用6.4.3余弦定理、正弦定理3.余弦定理、正弦定理应用举例课前预习课中探究备课素材探究点一测量距离问题探究点二测量高度问题探究点三测量角度问题
【学习目标】能够在实际问题情境中,用余弦定理、正弦定理解决简单的问题.
知识点实际应用问题中有关的术语实际测量中的有关名称、术语名称定义图示基线在测量过程中,我们把根据测量的需要而确定的线段叫作______.一般来说,基线越长,测量的精确度______.仰角在同一铅垂平面内,视线在水平线上方时与水平线的夹角俯角在同一铅垂平面内,视线在水平线下方时与水平线的夹角基线越高
名称定义图示方向角方位角坡角与坡度目标方向线顺续表
【诊断分析】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已知三角形的三个角,能够求其三条边.()×[解析]解一个三角形,至少要知道这个三角形的一条边.(2)两个不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无法求得.()×[解析]两个不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往往可以借助第三个和第四个点来量出相应的角度和距离求得.
(3)方位角和方向角是一样的.()×?(4)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称为坡角.()√[解析]由坡角的定义可知正确.(5)坡面的水平距离与坡面的铅直高度之比称为坡度.()×[解析]坡度是指坡面的铅直高度与坡面的水平距离之比.
探究点一测量距离问题图6-4-5?
?
图6-4-6????
图6-4-7?900
?
[素养小结]求两个不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问题,一般是把问题转化为求三角形的边长问题,基本方法是:(1)认真理解题意,正确作出图形,根据条件和图形特点寻找可解的三角形.(2)把实际问题里的条件和所求转换成三角形中的已知和未知的边和角,利用正、余弦定理求解.
探究点二测量高度问题图6-4-8??
图6-4-9?D??
图6-4-10??
?
[素养小结]测量高度的两类问题:(1)底部可到达,此类问题可直接构造直角三角形.(2)底部不可到达,此类问题可选取地面上与物体底部在同一直线(或同一水平面)上的两点,测量选取的两点间的距离,再分别测量在这两点处观测物体顶点的仰角.
探究点三测量角度问题图6-4-11?
??
??
?
[素养小结]测量角度问题主要是指在海上或空中测量角度的问题,如确定目标的方位,观察某一建筑物的视角等.解决它们的关键是根据题意和图形及有关概念,确定所求的角在哪个三角形中,该三角形中已知哪些量,需要求哪些量.通常是根据题意,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或几个三角形,然后通过解这些三角形,得到所求的量,从而得到实际问题的解.
1.关于基线的问题(1)测量时一定要选用基线,因为无论应用正弦定理还是余弦定理解三角形,至少应已知一边的长度;(2)基线越长,测量的精确度越高.2.解三角形的应用问题一般有以下题型:(1)距离问题,如求一个可到达点与一个不可到达点之间的距离,或两个不可到达点之间的距离;(2)高度问题,如求有关底部不可到达的建筑物的高度问题,一般的解决方法就是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3.余弦、正弦定理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的一般步骤(1)分析:理解题意,分清已知与未知,画出示意图.(2)建模:根据已知条件与求解目标,把已知量与求解量尽量集中在有关的三角形中,建立一个解斜三角形的数学模型.(3)求解:利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有序地解出三角形,求得数学模型的解.(4)检验:检验上述所求的解是否符合实际意义,从而得出实际问题的解.
4.解三角形应用题常见的几种情况(1)实际问题经抽象概括后,已知量与未知量全部集中在一个三角形中,可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解之.(2)实际问题经抽象概括后,已知量与未知量涉及两个三角形或多个三角形,这时需按顺序逐步在几个三角形中求出问题的解.(3)实际问题经抽象概括后,涉及的三角形只有一个,但由题目已知条件解此三角形需连续使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
1.解决求一个可到达点与一个不可到达点之间的距离问题,转化为应用正弦定理求三角形的边长问题即可.?A??
2.在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时,通常根据题意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或几个三角形,然后通过解这些三角形得出实际问题的解.和高度有关的问题往往涉及直角三角形的求解.?
??
??
3.航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3年教师职称计算机考试题库.pdf
- 建筑工程图集 16J914-1:公用建筑卫生间.pdf VIP
-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及参考答案(能力提升).docx
- 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pptx VIP
-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巩固).docx
- 提高预制箱梁外观一次交验合格率QC小组.pptx
-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期中测试卷附答案(达标题).docx
-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第3单元 角的度量 第1课时 线段、直线、射线和角.pptx VIP
-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带答案(实用).docx
- 父母教育态度的一致性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国家开放大学、普通本科毕业生适用).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