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武汉旧公共建筑的改造与可持续发展.docx

浅析武汉旧公共建筑的改造与可持续发展.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浅析武汉旧公共建筑的改造与可持续发展

?

??

?

?

?

?

?

?

?

???

?

?

?

?

?

摘要:对武汉旧公共建筑从文化、地理、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改造的原因,进一步阐述改造的意义。剖析武汉旧公共建筑改造现状,总结出现有的改造形式并举例介绍,借此给予武汉旧公共建筑改造一些建议。

关键词:非历史性的公共建筑建筑改造可持续发展

如今新建筑的优质模式与理念提升了人们的生活与工作质量,那么如何处理旧建筑就成为城市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问题,旧建筑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武汉本土文化的象征意义需要我们重视。我们要保护历史建筑,改造旧建筑以适应当下城市更新的需求并与新建筑融合,实现可持续发展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它既是实现我国绿色发展的一个手段,也是造福当代、泽及子孙的必由之路。

1.旧建筑改造的原因和意义

近年来,受城市规模限制,城市逐渐进入存量时代。2011年1月梁思成林徽因故居被拆除就是因为街道整改,类似的旧建筑占有很重要地位,因此政府出台了名录保护条例等。随着城市高速发展,新旧建筑存量的问题越发严重,旧建筑改造成为目前城市发展的一种方式。像武汉的江汉关如今已变身博物馆,钟楼也重现原貌。

落后的旧建筑与不断发展的时代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城市建筑文化随之遭到了破坏。老旧建筑该如何发展才能让城市文脉得到延续,这一问题引人深思。武汉市作为湖北省的省会,是众多文化的载体。荆楚文化是武汉城市历史文化的一部分,旧时有许多楚汉特色建筑,现在却屈指可数。不少建筑师意识到这个问题,在改造中引入楚汉元素,呈现独特的地域特色。湖北省博物馆作为弘扬历史文化的公共建筑,其三期改造工程的主体——文物展大楼以“鼎盛江城,楚韵基石”为理念,建筑形象庄重大气,凸显了楚文化特色。这种本着延续城市文脉的目的对旧建筑进行改造的方式赢得了大家的认可。

旧建筑改造可以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采用科学改造方式能免去拆除重建的繁琐、节省资金,还带动旅游业等各行业发展从而提高经济效益。武汉作为中部崛起的核心支点,文创产业悄然崛起,文创基地的选择也需要慎重考虑。若采用改造的旧建筑,不仅省投资、见效快,而且还能调整城市用地结构,美化城市环境,,并走上良性发展道路。如武汉天地的改造时尚而不失历史感,且带来经济效益。

2.武汉公共建筑改造现状

我们熟知的武汉的旧建筑改造多为租界建筑的改造,有些改造为博物馆,如江汉关博物馆、武汉科技馆等。还有改造为办公建筑,如俄商新泰大楼,原为新泰洋行旧址。后于1920年关闭,英国茶商接手后重建了现在的新泰大楼。现为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物资储备局设计院的办公大楼。还有被改造为商业建筑,如璇宫饭店。但其一度沦为江汉路最大的“废楼”,令各方扼腕不止。所以过去武汉对旧建筑的利用有一定的重视程度,但还不够重视。武汉现有90多处公建遗迹,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许多偏远且交通不便的公建遗迹少有投资,很难开始其改造项目。

在十九大提出了关于城市更新的问题探讨的背景下,武汉迎来了长江新区的城市规划,全面开启了对城市的更新。在这个背景下,武汉市采取对建筑的维护和修缮的措施之外,逐渐开始了新型的旧建筑的改造。如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英商在汉口建立的棉花打包厂,现如今称为和平打包厂,共有六栋功能不同的建筑。如今其中五栋建筑均属于武汉市银虹制衣厂,与外界街道交汇处都被围墙或加建建筑封堵,六栋建筑内部都是大空间,一直作为仓库使用。在岁月的长河中,和平打包厂已有不同程度的损毁。后期的改造,保护原状原貌,保留了原钢梁、连墙上的标语、等历史印记。部分空间打造成工业风的书店,保留了立面饰面,部分空间做了现代化处理,变为办公空间。

3.旧建筑再造的现有方式

3.1改变建筑功能也改变内部空间的划分

如位于江边的武汉科技馆就是由原武汉客运港改造而成。经市民推荐,专家评选,最后确定建设方案为“舟之韵”,原武汉客运港地标性“亚洲第一船”的船形外观得以保留,外观呈现“条形码”标识,不失现代感。“舟之韵”充分尊重了武汉港客运大楼作为武汉地标建筑的地位,对其外表基本不做改动,符合沿江大道保留老建筑恢复城市历史岁月的总体规划原则。同时,运用新的材质对其更新,使之富有现代韵味。但室内布局大变,新馆被分为三层,共九大展厅,每个展厅互相呼应,供人们在娱乐中学习知识。

3.2改变建筑功能但不改变内部空间的划分

如江汉关博物馆。虽然以办公楼改造的博物馆陈列厅显得特别狭小,但是单向道的参观路线标示清楚,进出互不冲突,显得井然有序,丝毫不影响参观效果。所以当时专家们本着“修旧如旧”的维修原则,让它的外立面、格局均保留了它原本的样貌。但建筑的功能从原来的汉口海关办事处变成了现在的博物馆。

3.3扩建改造

对于一些空间上不能满足需求的建筑,对其采用扩建的形式来满足更大的人流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胡珍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90后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