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三语文月考试题(附答案)-高三语文题.docx

广东省高三语文月考试题(附答案)-高三语文题.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广东省高三语文月考试题(附答案)_高三语文题

广东省高三语文月考试题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共9分)天人共美:一种生态的理念杨国荣生态之域的视域首先表现为“以人观之”。宽泛而言,“以人观之”就是从人自身的视域出发来理解和评判世界,这种“观”包含多方面的意义:它不仅涉及狭义上的理性认知,而且关乎价值的关切。理性的认知具体表现为在事实层面上对自然本身、自然与世界关系的把握,价值的关切则以天人之间的价值意义为指向。中国哲学很早已意识到以上方面。孟子曾指出:“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这里涉及“亲”“民”“物”三种不同的对象,对待这些对象又有“亲”(以亲情相处)、“仁”(以仁爱之心相待)、“爱”(以珍惜、爱护之心相待)三种价值立场、价值态度,后者也属广义上的“观”——对事物在价值层面的考察与把握。不仅对“亲”(家庭伦理领域中的成员)、“民”(一般社会成员)要给予价值的关切,而且对广义上的“物”也应当有一种珍惜、爱护(“爱”)之情,这种情感在实质的层面渗入了价值的内涵。宋明时期,理学家们进一步提出“民胞物与”“仁者与万物一体”等观念。“民胞物与”“万物一体”意味着将世界之中一切对象都理解为与人相关的对象,并赋予它们以相应的价值意义,这一看法的内在要求是对人之外的其他对象给予应有的价值关切,其中也体现了以人观之的价值内涵。

中国哲学不仅在实质层面涉及对自然等对象的价值关切,而且也提出了如何展开这种价值关切的总体观念或总体原则。后者可以用《中庸》中的一个重要命题来概括,即“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从对待自然对象的角度看,“万物并育而不相害”意味着自然中的每一个体、每一对象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它们可以共同存在,彼此之间并不相互排斥。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看,这里所确认的是,自然作为与人共存的对象,同样有其存在的意义。以上主要从天人关系的角度,体现了“万物并育而不相害”在理解和对待自然方面的价值取向。

可以看到,在天人关系之后,包含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从一个方面体现了前面所提及的看法,即生态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与之相应,解决生态问题也需要从人的角度加以考察与理解。如前所述,以人观之的“观”既涉及以理性的方式理解世界,也包括从价值的视域看待世界。从逻辑上说,如果单纯地基于工具层面的理性去理解天人关系以及人与人的关系,往往会引向过强的功利意识,并进而导致人与人的关系以及天人关系的失衡,“以人观之”所涉及的以上价值关切对于抑制这种偏向,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

(选自《文汇报》2022年12月9日,有删改)1.下列对“以人观之”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从人自身的视域出发来理解和评判世界,狭义的理性认知直接指向了对价值的关切。

B.涉及狭义的理性认知,表现为在事实层面上对自然本身、自然与世界关系的把握。C.价值的关切,以天地之间的价值意义为指向,但并不包含任何物质上的价值利益。

D.孟子指出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就是对事物在价值层面的考察与把握。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宋明理学家在孔子哲学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民胞物与”“仁者与万物一体”等观念,也体现了以人观之的价值内涵。

B.从人类对待自然对象的角度看,“万物并育而不相害”所确认的是自然作为与人共存的对象有其必然存在的意义。

C.前一代人对自然的过度占有,必然导致后来世代的生态危机。这就表明,今天的生态问题,就是由我们上一代人过度使用自然资源造成的。

D.生态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人的角度加以考察与理解,避免人与人的关系以及天人关系的失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万物并育而不相害”是中国哲学对自然等对象价值关切的科学概括,即自然中的“每一个个体”不管是敌是友,都可以互不伤害共生共存。

B.“万物并育而不相害”引申而言不仅表现为理解自然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原理,而且构成了把握人与人关系的出发点。

C.不同的个体、阶层、集团、民族、国家所拥有的权利都应得到承认和尊重,不能仅仅强化人类部分成员的权利,就否定、排除其他成员的同等权利。

D.单纯地基于工具层面的理性去理解天人关系以及人与人的关系,往往会引向过强的功利意识,进而导致了人与人的关系以及天人关系的失衡。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蔡道宪,字元白,晋江人。崇桢十年进士。为长沙推官。地多盗,察豪民通盗者,把其罪而任之。盗方劫富家分财,收者已至。召富家还所失物,皆愕不知所自。恶少年闭户谋为盗,启户,捕卒已坐其门,惊逸去.吉王府宗人恣为奸,道宪先治而后启王。王召责之,抗声曰:“今四海鼎沸,寇盗日滋。王不爱民,一旦铤而走险,能独与此曹保富贵乎”王悟,谢遣之。

十六年五月,张献忠陷武昌,长沙大震。

文档评论(0)

158****272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