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1.docx

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1.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

??

?

?

?

?

?

?

?

???

?

?

?

?

?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自我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所接收的头位难产产妇80例,使用抓阄的方式分为研究组与对比组,研究组实施徒手旋转胎头助产护理,对比组实施常规助产护理,对比两组产妇的自然生产率、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阴道助产率差距较小,P>0.05;研究组的自然生产率(65.00%)大于对比组(32.50%),P<0.05;剖宫产率(7.50%)与分娩时间皆明显少于对比组(25.00%),P<0.05;研究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10.00%)明显少于对比组(30.00%),P<0.05;研究组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15.00%)明显少于对比组(37.5%),P<0.05。结论:在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应用徒手旋转胎头助产护理,能够有效提高难产产妇的自然生产率,减少新生儿以及产妇产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徒手旋转;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应用效果

产妇在生产过程中常会面临许多的生产问题,造成难产,其中之一就是头位难产,此类生产问题在临床中较普遍,与产妇的产力、产程、产道以及婴儿自身的因素有关,头位难产大多在分娩时发现,事先难以检测,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对产妇和胎儿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1-2]。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所接收的80例头位难产产妇为研究对象,对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我院所接收的80例头位难产产妇为本次研究对象,使用抓阄的方式分为研究组与对比组,其中研究组初产妇23例,经产妇17例,年龄25-32岁,平均(27.21±1.45)岁;对比组初产妇21例,经产妇19例,年龄24-33岁,平均(28.34±1.51)岁,两组资料无太大差异,可比,P>0.05。

1.2方法

对比组实施常规助产护理,包括缓解产妇的情绪,指导产妇使用正确的体位,尽量满足产妇的要求,提高产妇的舒适度,必要时辅助产妇生产。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徒手旋转胎头助产护理,包括:①产妇生产前要排空膀胱,检查产妇产道、预估宫颈扩张程度与胎头位置。②右手深入产道,触摸抬头位置确定位置后调整。③利用食指与中指旋转胎头,配合产力,右枕需顺时针旋转,旋转度数为45度—90度;左枕需逆时针旋转45度—90度;正后枕则需要旋转135度左右。④成功调整位置后加强宫缩,完成胎头固定[3-4]。

1.3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产妇的自然生产率,产妇的生产方式包括:自然生产、阴道助产以及剖宫产,以及对比产妇分娩时间。(2)新生儿并发症主要包括窘迫、窒息等。(3)产妇产后并发症子宫内膜炎、切口合并症、胃肠道合并症等。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软件SPSS25.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两组产妇分娩时间以(±)表示,用t完成检验,P<0.05;两组产妇自然生产率、阴道助产率、剖宫产率以及新生儿并发症情况、产妇产后并发症情况用(n/%)表示,用x2完成检测,P<0.05。

2结果

2.1对比两组产妇的自然生产率以及分娩时间

研究组的阴道助产率差距较小,P>0.05;研究组的自然生产率(65.00%)大于对比组(32.50%),P<0.05;剖宫产率(7.50%)与分娩时间皆明显少于对比组(25.00%),P<0.05,见表1。

表1产妇各生产方式的发生率以及分娩时间比较[n(%),±]

组别

n

自然生产率

阴道助产率

剖宫产率

分娩时间(h)

研究组

40

26(65.00%)

11(27.50%)

3(7.50%)

2.53±0.46

对比组

40

13(32.50%)

17(42.500%)

10(25.00%)

2.04±0.31

x2/

--

7.85

1.98

4.50

5.59

P

--

0.01

0.16

0.03

0.00

2.2对比两组新生儿并发症情况

研究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10.00%)明显少于对比组(30.00%),P<0.05,见表2。

表2?两组新生儿并发症情况比较[n(%)]

组别

n

窘迫

窒息

并发症发生率

研究组

40

3(7.50%)

1(2.500%)

4(10.00%)

对比组

40

7(22.50%)

5(12.50%)

12(30.00%)

x2

--

--

--

5.00

P

--

--

--

0.03

2.3对比两组产妇产后并发症情况

研究组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15.00%)明显少于对比组(37.5%),P<0.05,见表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7****577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