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国学:国学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docxVIP

自然国学:国学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自然国学

国学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

?

?

自然国学:国学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

从20世纪末以来,国学一直是学术界和教育界的热门,且不断升温。各种活动、各种机构、各种论说和各种图书层出不穷。但是关于国学的外延界定和内涵阐释却并不清晰,尤其是自然科学在国学研究中的或缺更是令人担忧。这种缺失现象既影响了国学研究的深入和全面发展,更不利于我们对国学的整体、全面和深刻理解,不利于今天的我们继承优秀文化传统。

幸而进入本世纪以来,不少有识之士对此已渐有清醒认识。最近,我们阅读了由孙关龙、宋正海、刘长林主编的《自然国学丛书》第一辑(共9本)中的几册,尤其是较认真地阅读了由孙关龙、宋正海教授撰写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自然国学》一书,十分高兴,不禁深思。

孙、宋两位学者梳理了国学研究的历史。在20世纪之初,一些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为保存和发展中华传统学术文化,提出“国学”一词,并身体力行地开展研究。百余年来经过了多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国学传统体系研究阶段,时间自上世纪发端至30年代。以在上海成立的国学保存会、在日本东京成立的国学讲习会和国学振起社为代表,著名研究专家则有刘师培、黄节、邓实等,而以章太炎最为突出。著作最重要的当属章氏将国学系统化的《小学略说》《经学略说》《诸子略说》《文学略说》(见《国学讲演录》),显然构成为一个以“六艺”为核心、“四部”为框架的传统学术体系。第二阶段为国学西学体系研究阶段,起自1923年胡适为北京大学国学门创刊的《国学季刊》所写的《发刊宣言》,终于1949年,起始时间与第一阶段略有重叠。在宣言中,胡适提出:要扩大研究范围;要用比较研究法;应该有一个系统,并提出了以现代学术分类系统替代传统分类系统。此阶段以北京大学国学门、清华大学国学院为代表,著名研究专家有清华大学国学四大家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与北京大学国学四大家胡适、熊十力、梁漱溟、冯友兰,著作主要有梁启超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王国维的《殷周制度论》、胡适的《中国哲学史(上)》、冯友兰的《新理学》系列等。第三阶段是国学缺失阶段,时间为1950—1978年。在这近30年中,内地学者虽有侯外庐等的《中国思想通史》(1957)、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1953—1965)等成果,但是那个阶段的国学基本上处于整体性缺失状态,国学传统乃至中断。在那个时代,国学被政治化、意识形态化,成为落后、愚昧、封建、反动的代名词。当然,该阶段在台湾、香港地区和美国对国学的研究一直没有停顿,代表人物有钱穆、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等,著作主要有钱穆的《国史新论》(1953)、唐君毅的《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1953)、牟宗三的《理则学》、徐复观的《两汉思想史》等。第四阶段为国学复兴阶段,从1979年至20世纪末。1978年的拨乱反正——思想解放运动,也解救了中国传统文化,赋予国学以生机。国学从此开始走上复兴之路,著名研究专家有季羡林、常宗豪、饶宗颐、张岱年、任继愈、朱伯昆等,主要著作有季羡林的《东方文学史》、饶宗颐的《甲骨文通检》(两集)、张岱年的《中国伦理思想研究》、任继愈《墨子与墨家》(1998)等。

然而,在上述四个阶段的代表著作中,无论是章太炎的《国学演讲录》、《梁启超全集》、《胡适全集》、冯友兰的新理学系列及其他著述、钱穆的系列史学和诸子著述,还是牟宗三的《理则学》和《中国哲学的物质》、《季羡林全集》、《饶宗颐全集》,它们都是人文和社会类著作,没有或缺乏自然和科技类内容。其实,国学中是有极为丰富的自然和科技类内容的,决不可忽视和无视。为此,吴宓在1925年主持清华国学研究院开学典礼时的讲话中十分明确地指出:在大力研究人文国学(指国学中人文和社会类内容)的同时,要研究国学中的“自然方面”知识,“如河川的变迁、动植物名实之繁殖,前人虽有记录,无不需专门之研究”(见《清华周刊》1925年第1期)。可是,前述的国学大家及众多国学研究者都没有重视吴宓的真知灼见,未能认真从事国学中自然和科技知识的研究,给20世纪的国学研究留下了一块令人遗憾的空白。

尽管有一些中国学者以及李约瑟等外国学者,在上世纪也曾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孙、宋两位学者也注意到了这种事实的存在,并在他们的著作中把这些研究划分为“开始研究时期”、“建制化研究时期”、“学科化研究时期”三个阶段。但是,这些研究大多游离于国学之外,且多数研究者自己也并不认可它是国学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状态一直延续到20世纪末,在1999年,始由孙、宋两位学者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科技前沿探索中如何发挥重要作用”的研究课题中发现了上述问题,提出了“自然国学”一词及其研究领域,并于2001年发表了由刘长林起草的《自然国学宣言》(见《汉字文化》20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9****42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