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同步学案(含答案).doc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同步学案(含答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4-2025学年七班级上学期同步精品学案

第19课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核心素养】

1.了解从十六国建立到前秦统一北方的史实,把握北朝的政权更替,知道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历史进展的主流(时空观念、家国情怀)

2.识读《淝水之战示意图》,了解淝水之战的过程、结果(时空观念)

3.分析图文史料,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影响,理解北方民族大交融的表现和意义(史料实证)

【学问梳理】

一、淝水之战

1.十六国:历史上把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地区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渐渐强盛,一度统一了北方。

2.研读《淝水之战示意图》,指出这场战役的交战双方分别是谁。有何特点?结果和影响分别是什么?

(1)交战双方:前秦和东晋。

(2)特点:以少胜多。

(3)结果:东晋成功。

(4)影响:前秦很快瓦解灭亡,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局面。

思维导引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是什么?完善其“汉化措施”,并指出这次改革的意义。

1.背景:439年,北魏统一北方,仍保持鲜卑习俗,要治理好北方地区困难重重。

2.措施

迁都

494年,迁都洛阳

推行汉化

官员在朝廷中必需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以汉服代替鲜卑服

改鲜卑姓为汉姓

鼓舞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

3.意义:促进了民族交融。

三、北朝政权更替

依据右侧示意图叙述北朝政权更替的概况,分析北周实行了哪些措施渐渐强大起来,并统一北方。

1.政权更替:北魏后期,在北方设立的六个军镇的作用减小,地位降低。在六镇兵变的打击下,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两部分。东魏定都邺城,后被北齐取代。西魏定都长安,后被北周取代。577年,北周灭掉北齐,北方重归统一,为隋朝统一全国打下基础。

2.进展措施:北周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实行了一系列措施,还竭力促成鲜卑人与汉人的交融,国力渐渐强大。

四、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研读教材,分析这一时期的民族交融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史料概括其意义。

1.表现:

生产生活

内迁各族人民与汉族人民相互学习

政治制度

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

思想文化

汉语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汉族人民宠爱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等

民族心理

民族认同感日益加强,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削减

2.意义:为中华民族进展注入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富强与进展奠定了基础。

【课堂训练】

1.《中国墓室壁画史论》一书认为,北魏迁都促使北朝墓室壁画由“平城模式”演化为“洛阳模式”,其突出特征如下表。与这一变化相关的是()

特征一:石质葬具的流行

特征二:孝子图画像的流行

受汉代祠堂影响,在墓葬中消灭仿建筑型石棺和石床

孝子图画像以及类似的道德劝解主题画像普遍存在

A.汉高祖实行疗养生息政策

B.苻坚任用王猛为丞相进行改革

C.孝文帝改革

D.王安石变法

2.对历史图片的解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力量之一,如图反应的历史现象,最精确?????的是()

A.政权并立 B.北方统一 C.民族交融 D.文化富强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夏国建立者自称“大禹之后”,前秦氏族苻氏称“其先盖有扈之苗裔”,北魏建立者鲜卑拓跋氏自称“轩辕之苗裔”。这说明()

A.南方政治局势相对稳定

B.前秦政权已实现了统一

C.内迁各族对华夏的认同

D.改革促进北方经济恢复

4.《梦溪笔谈》记载:“中国衣冠,自北齐以来,乃全用胡服,窄袖、绯绿短衣、长靿(yào)靴(xuē)(长筒靴)、有蹀(dié)躞(xiè)带(能挂小物品的衣带),皆胡服也。”这一现象反映了()

A.纺织行业的进展 B.经济重心的南移

C.民族习俗的交融 D.北方经济的恢复

5.“方舞”音乐安徐、闲雅,近于汉族传统,而脚下动作繁杂丰富,具有西域风格。材料中“方舞”体现了()

A.南北统一 B.民族交融 C.艺术富强 D.中外沟通

6.如表为不同时期中原人的生活习俗。引发这些变化的缘由是()

东汉前

汉人席地而坐,入室必先脱履登席,室内家具以案几为主。

三国时期以来

中原使用胡床交椅,座具离地高坐,案几提高为桌案;胡人着靴登堂入室为中原人所仿照。

A.生产力水平提高 B.陆上丝绸之路开通

C.孝文帝实行改革 D.民族交往沟通交融

7.成语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成语“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相关的历史大事是()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8.北魏早期,公主的婚配对象主要是北魏周边少数民族部落的贵族首领或鲜卑军功家族,孝文帝亲政之后,公主择偶的选择主要以汉人为主。此类史料应放在如图电脑中的()

A.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1****10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