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注射部位轮换图的应用及效果观察.docxVIP

胰岛素注射部位轮换图的应用及效果观察.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

胰岛素注射部位轮换图的应用及效果观察

?

??

?

?

?

?

?

?

?

???

?

?

?

?

?

基金项目: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编号:SYSD2015029);动机性访谈对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应用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胰岛素注射轮换图在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部位规范轮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需要胰岛素注射治疗的糖尿病患者随机等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使用自行设计的胰岛素注射部位轮换图,对照组使用某公司设计的胰岛素注射部位轮换卡。观察两组注射部位皮肤情况、血糖控制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血糖控制稳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治疗时,运用注射部位轮换图,可以减少注射部位并发症、不易导致血糖波动,提高了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治疗的依从性。

关键词:糖尿病,胰岛素,注射部位,轮换注射

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有效药物,目前我国有近4千万糖尿病患者,其中20%~30%接受胰岛素治疗[1]。近年来,胰岛素无论在剂型、注射装置、给药方法及治疗方案等方面均有很大进展,但注射胰岛素的患者无论是对胰岛素知识的掌握程度,还是对胰岛素注射技术的规范操作都不容乐观。有研究显示,大部分患者在使用胰岛素笔的操作过程中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2],进而影响治疗的效果。长期同一部位注射胰岛素会导致注射部位硬结、肿胀、皮下脂肪增生等并发症,有效的避免方法是注射部位的轮换[3]。胰岛素的注射技术直接影响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注射部位不能正确轮换会直接影响糖尿病人的血糖控制。

对此,我科自行设计了一种胰岛素注射轮换图,并制定出规律的注射顺序,采取统一的轮换方法,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6年5月在我科住院的80例糖尿病患者。入选标准:(1)患者意识清楚,语言表达能力、听力均正常,能够配合。(2)皮下注射区域没有瘀斑、硬结、皮肤病。(3)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典型糖尿病症状加随机血糖≥11.1mmol/L或FPG≥7.0mmol/L或2hPBG≥11.1mmol/L)并需要胰岛素治疗。(4)均使用胰岛素笔注射。干预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30~65岁(51.95岁±9.03岁);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35~64岁(51.25岁±7.81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胰岛素注射部位轮换

胰岛素反复在同一部位注射会导致该部位皮下脂肪增生,使胰岛素吸收率下降、吸收时间延长,进而导致血糖波动。适合胰岛素注射的区域有腹部、上臂外侧、大腿外侧、臀部,各部位对胰岛素的吸收时间和吸收率均有所差异,腹部吸收速度最快,因其吸收速度最快,是胰岛素的首选注射部位。而在区域内的轮换时,每次的注射点都应至少间隔1cm,一个月内避免重复注射同一部位。

1.2.2胰岛素注射轮换的方法

注射均使用直径为4mm的针头,针头一用一更换。对照组用某公司设计的注射部位轮换卡(图1)在腹部注射部位选择注射点轮换。观察组使用自行设计的注射部位轮换图(图2),以脐周为圆心画直径为5cm、6cm、7cm、8cm的同心圆,避开脐周直径5cm以内注射,周一早中晚分别注射十点至十二点方向的6cm、7cm、8cm内的扇形区域,以此类推,一周为一个轮回。

1.2.3注射部位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皮肤干燥者可适当使用润肤乳,忌搔抓至皮肤破损;穿纯棉衣物,保持皮肤干爽舒适。注射用品、消毒液须在有效期内,注射前清洁双手,做好注射部位的消毒,每次注射前观察注射部位皮肤的颜色,触摸皮肤有无硬结红肿等异常情况。

图1某公司设计的注射部位轮换卡

图2腹部注射轮换示意图

2效果评价

观察两组患者生化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局部皮肤异常情况。

2.1生化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空腹和早餐后2h血糖指标。

2.2皮肤判断

触摸腹部皮肤有无硬结、凹凸不平或者肉眼可见的局部皮肤增生、红肿、皮下脂肪萎缩为阳性[4]。

3统计学处理

采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双人双录入;采用SPSS22.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描述,计数资料采用例数描述;两组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两组患者血糖比较(表1)

表1两组患者血糖比较(mmol/L,?x±s)

组别

例数

空腹血糖

餐后两小时血糖

干预组

40

6.66±1.34

8.44±2.09

对照组

40

6.63±1.71

9.81±2.43

t值

0.094

-2.846

P值

0.926

0.007

3.2两组患者局部皮肤情况

干预组40例患者出现皮肤阳性情况为4例,对照组40例患者出现皮肤阳性情况为6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6****06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