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效版)第1章-区域经济学导论.pptVIP

(特效版)第1章-区域经济学导论.ppt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键术语区域结构区位论区域经济新区域经济观思考题1.传统的有关区域经济学

研究的观点有哪几种?请

分别论述。2.区域经济问题与凯恩斯

主义的国家干预政策有什

么关系?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区位

论有哪些特点?4.从五个层次上阐述

新区域经济观。主要参考文献[1]郝寿义等.区域经济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2]高洪深,杨宏志.知识经济学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第二章第五版高洪深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区域经济学第一章区域经济学导论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第三章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第四章国家区域经济第五章区域经济发展的梯度理论第六章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理论与增长极理论第七章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分析第九章区域经济发展的比较理论与方法第八章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循环经济第十章区域经济与城市群发展第十一章21世纪区域经济发展的创新模式——“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建立新区域经济观与“一带一路”重点问题第一章区域经济学导论

西方国家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区域经济学的发展第一节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西方国家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1.区位论研究(1)古典的区位论代表人物:杜能、韦伯、克里斯·泰勒、廖什

核心问题:如何确定最佳位置就是区位理论

杜能:最早注意到运输费用的影响,指出距消费市场的远近对农作物的布局有重大影响,并以此为依据,把假设的孤立国划分成6个同心农业圈。韦伯:继承了杜能的思想,增加了劳动力费用因素与集聚因素,认为原有根据运输费用所选择的区位将发生变化。他第一次把工业区位理论系统化,综合分析运费、劳动力费用和集聚效应。第一节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西方国家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韦伯以后的区位论学者:克里斯·泰勒、廖什生产成本最低点不一定意味着利润最大,并不是厂商最优区位的选择点;而市场对生产活动起越来越大的作用,提出了以市场为中心的、以取得最大限度利润为目的的区位理论。(2)二战后区位论的发展第一节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A、特点:①从单个厂商的区位决策发展到地区总体经济结构及其模型的研究;②从抽象的纯理论模型的推导,变为力求构造接近区域实际的、具有应用性的区域模型;③区位决策客体除工业、农业、市场外,又加进了包括运输、商业、服务业、银行、保险、旅游等第三产业;④区位决策不仅考虑节约生产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同时考虑人们居住、出行等行为的效用最大化目标。第一节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2)二战后区位论的发展B、做出贡献学者:以伊萨德、贝里、伯顿、D.M.史密斯、C.A.史密斯等为代表的美国学者;以巴兰德尔、加里森、哈里斯为代表的挪威、瑞典学者;以奥特伦巴、博芬特尔为代表的德国学者和以哈格特、哈米尔顿为代表的英国学者。区域科学方向:创始人是伊萨德,主要以区域经济综合开发和组织为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的区域分析方向:美国贝里、瑞典赫格尔斯特兰、德国的巴尔特尔斯、英国哈格特等,考察区域系统的结构和内部机制,模拟和预测区域的发展过程。C、发展方向第一节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2.区域经济问题的出现和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政策20世纪20年代开始出现老工业区结构性的衰退现象,30年代:爆发了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

1936年,凯恩斯出版《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承认经济运行存在大量的问题,必须运用市场机制以外的力量进行调节和干预,才能恢复经济的均衡发展。①缪尔达尔,提出了累积因果论,指出市场力的

作用倾向于扩大地区之间的差距,一旦差距出现,

则发达地区获得累积的竞争优势。②赫希曼,在《经济发展》中提出类似观点,认为增长在区域之间不均衡的现象是不可避免的,核心部分的发展会通过“涓滴效应”在某种程度上带动外围地区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12年(1945—1957年)第一节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①以完全竞争的价格理论为基础,这是微观经济学的范畴②部门最优与整体最优并不一定时时刻刻完全一致;③自由竞争下的自由放任往往会导致区际发展的不平衡;④研究方法是静态的、局部均衡的方法;⑤研究的是纯粹的经济因素,忽略了创新环境、制度变迁、

不确定的政治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可爱的家人6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可爱的家人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