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唐雎不辱使命》过关训练-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要点梳理与练习(全国)解析版.docxVIP

九年级下册《唐雎不辱使命》过关训练-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要点梳理与练习(全国)解析版.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PAGE页

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要点梳理与练习(全国通用)

《唐雎不辱使命》(过关训练)(解析版)

《唐雎不辱使命》(过关训练)(解析版)

知识卡片

知识卡片

文言文阅读之特殊句式

★[考点解读】

这里所说的文言常用句式,是指与现代汉语里相应的在表达方式上有所不同的句式,以及一些成为定型的习惯格式。

★[知识梳理】

(一)判断句的格式

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一般不用判断词“是”字。其基本形式是“……者,……也”,“……,……者”,“……,……也”。

另一种是用“则”“皆”“乃”“为”“即”“非”等判断词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还有一种情况是不用判断词,要根据上下文判断。

(1)“为”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例:中蛾冠儿多髯者为东坡。

(2)“乃”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例: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3)“即”表肯定判断,可译为“就是”例:吟鞭东指即天涯。

(4)“则”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5)“是”做动词,表肯定判断例:斯是陋室,惟吾德闻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6)”非“表否定判断,可译为”不是“非天质之卑兵革非不坚利也。

(7)”……,……者也。例:“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8)“……者,……也”。例: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9)“……者,……”例: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10)“……,……也”例: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夫战,勇气也。

(11)“……也”例: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二)被动句的格式

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用“于””为”“为……所”“见”字表被动句。二是没有被动词,意思上隐含被动,要根据上下文语意去推断。

(1)没有标志词语,意念上的被动。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被……所感动。

(2)有标志词语

A“为”表被动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B“为……所……”。例: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为所吞”即“被……吞掉”。

C“于”表被动。“管夷吾举于士“举于……”即“在……被举荐”。

(三)倒装句格式

倒装句主要有四种:

主谓倒装。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

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

(3)定语后置。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四)特殊的双宾语

文言里有两种特殊的双宾语,不能按一般的双宾语理解。

1.使动双宾语。

动词和近宾之间是使动关系。

2.为动双宾语。

动词和近宾之间是为动关系。

(五)句子成分的特殊顺序

文言里有几种语序,和现代汉语里相应句式的语序不同。

1.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2.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

3.宾语前置,用助词“之”“是”等置于前置的宾语和谓语之间。

4.定语以“者”字短语的形式置于中心词之后。

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可以加助词“之”,也可不加。

(六)句子成分的省略

文言句子里有一些组成成分,习惯上常常省略,译成现代汉语时需要补充。

1.兼语省略。

省略的兼语必须是已见于上文,或者是从内容上看没有必要说出来的。

2.动词的代词宾语省略。

这种省略有两个条件:一、省略的宾语必须是可以用代词充当的,即可以从上文看出来的。二、后边有“于”或“以”组成的介词结构作补语。

3.部分介词的宾语往往省略。

省略的宾语必须是从上文可以看出来,能够用代词充当的。

4.介词“于”“以”往往省略。

(七)习惯句式

所谓习惯句式,是指那些结构比较固定的句式。

1.不亦……乎?

在这个格式中,“亦”起加强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可译为“不是……吗”“不也……吗”。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论语·学而》)

2.无乃……乎?

表对某种情况的估计或对某件事情的认识,带有反问兼感叹的语气。“无乃”可译为“恐怕”“只怕”。如反问的语气较重。也可译为“莫不是”。如:

表测度。“得无”可译为“恐怕”“也许”。如果询问的语气稍重一些,可译为“莫不是”“该不会”等。

4.如……何?若……何?奈……何?

这是三个意义相同的表示疑问的习惯句式。“如”“若”“奈”三字古代音近通用,都是动词,含有“办~处置~对付”一类的意思。“何”是疑问副词作补语,当“怎么”讲。可译为“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或“怎么对付(处置、安顿)……”等。如: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5.何……为?何以……为?

这是表询问或反问的一种句式。“何”是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大白艺dadd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