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志强教授从肝论治糖尿病经验.docx

于志强教授从肝论治糖尿病经验.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于志强教授从肝论治糖尿病经验

?

?

R259B2095-1752(2011)17-0130-02

【摘要】我的导师于志强教授根据从医三十余年的研究,认为糖尿病与肝的关系密切,病机为肝失疏泄,肝郁化火,影响肺、胃、肾而产生三消,治疗上提出“从肝论治”,根据症型分为四型,分别治疗,取得很好疗效,为大家开拓思路。

【关键词】于志强从肝论治糖尿病

于志强教授,男,63岁,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系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医三十多年来,精读经典,勤于临床,善取各家之长,勇于创新,尤其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及中医内科疑难杂症,疗效显著。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之范畴,根据本病三多症状的孰轻孰重分为上、中、下三消。传统的观点认为其发病机理为阴虚燥热,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主张上消治肺,中消治胃,下消治肾,从肺、胃、肾三消论治。导师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发现,许多2型糖尿病的患者或糖尿病的早期患者的临床表现无典型的三多症状,追溯其病史,多数患者有情志内伤的病史。因此,导师遵经立旨,在结合临床的基础上,提倡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提出糖尿病“从肝论治”新思路,用之于临床,分为四法辩证治疗,收到满意的疗效。

一理论依据

在《内经》中就谈到过消渴发病与肝有关。《灵枢?本脏篇》云:“肝脆则善病消瘅易伤。”情志不遂,气机郁结,血脉不畅,郁而化热,而为消渴,《灵枢?五变篇》曰:“怒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流,髋髀充肌,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而后刘河间在《三消论》中云:“消渴者,…耗乱精神,过违其度,而燥热郁盛之所成也。此乃五志过极,皆从火化,热盛伤阴,至今消渴。”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云:“心境愁郁,内火自然,乃消渴大病。”也认为明确指明与情志因素有关。清?黄坤载在《素灵微蕴?消渴解》中云:“消渴之病,则独责肝木而不责肺金。”清?黄元御在《四圣心源》中云:“消渴病,足厥阴之病也,厥阴肝木与少阴相火为表里,…凡木之性,专欲疏泄,…则相火失其蜇藏。”通过上述两位医家的论述,认为糖尿病与肝关系密切。

二病因病机

纵观历代医家论述,足以证明,消渴之病,病位在肝,但与肺、脾(胃)、肾三脏密切相关,其病机关键:七情内伤,肝失疏泄,条达之情,郁久化火,肝火或刑肺金,或乘脾(胃)土,温热内生,或下灼肾水(子病及母),津伤液涸,则三消乃作,变证从生。

三分型证治

(一)肝郁化火,灼伤阴液

主证:烦渴多饮或多食,口苦易怒,面赤眩晕,溲黄便秘,或胸闷胁痛,或嗳气返酸,舌苔薄黄少津,脉象多弦滑或滑数。

治则:酸泻肝木,清热生津。

方药:消渴煎I号。

柴胡10g木瓜15g白芍15g乌梅15g天花粉30g

黄连10g梔子10g生甘草6g麦冬12g黄芩10g

方解:本方是在《类证治裁》的“乌梅木瓜汤”合《丹溪心法》“川黄连丸”的基础上化裁而得,方中以乌梅、木瓜、白芍三药酸泻肝木为君,乌梅、木瓜又有酸甘化阴之功。以柴胡、黄芩、梔子,疏肝清热为臣,佐黄连清心泻火,“实则泻其子”,以天花粉、麦冬,清热止渴生津,甘草调和诸药。

加减:

1.如消谷善饥明显者,加生石膏,清泻胃火。

2.若肝阳上亢,眩晕明显者,加天麻、钩藤、玳瑁平肝熄风。

3.若大便秘结者,加番泻叶或生大黄,通腑泻热。

4.若胸胁痛明显者,加之以川楝子、郁金,疏肝理气止痛。

(二)肝郁土壅,湿热内生

主证:形体肥胖,口渴多饮,易怒口苦,胸闷纳呆,头沉身重,四肢乏力,舌体胖大,苔黄腻,脉象弦滑。

治则:疏肝清热,燥湿健脾。

方药:消渴煎II号。

苍术12g黄连12g柴胡10g荷叶10g枳壳10g

葛根10g蚕砂(包)10g鸡内金10g梔子10g

方解:本方是在朱丹溪“越鞠丸”的基础上加减化裁而得,方中以柴胡、枳壳,疏肝解郁,升降气机,以苍术、蚕砂、梔子、黄连,清热燥湿,以葛根、荷叶升胃中清气,生津止渴。

加减:

1.若见双下肢水肿明显者,加泽泻、冬瓜皮、车前草,利水消肿。

2.若兼舌暗瘀血者,加三棱、莪术,活血化瘀。

3.若见湿热瘀血积于胁下(脂肪肝)者,加决明子、鳖甲、茵陈,以增清热化湿软坚散结之力。

4.若见呕恶厌油明显者,加竹茹、生山楂,消食化积,降逆止呕。

(三)肝郁脾虚,脾津不摄

主证:情志抑郁,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尿频尿甜,口渴多饮,形体消瘦,少气懒言,腹胀便溏,舌淡暗有齿痕,舌苔薄白,脉弱或虚弦。

治则:疏肝解郁,健脾升清。

方药:消渴煎III号。

柴胡6g枳壳6g黄芪30g党参15g

白术15g当归12g茯苓15g葛根12g

陈皮10g炙甘草10g山药10g

方解:本方是在“钱氏七味白术散”的基础上加减化裁而成,方中以党参、黄芪、白术、茯苓、山药、炙甘草补气健脾,以葛根升发脾胃阳气,升降气机,以当归养血活血,以陈皮理气行气,旨在补

文档评论(0)

134****48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