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初中数学备课中的五有九备.docx

新课程改革下初中数学备课中的五有九备.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新课程改革下初中数学备课中的“五有九备”

?

?

史超

(内江市威远县高石镇初级中学校威远642450)

【摘要】:新课程改革下,对备课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质量的备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对如何进行备课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探讨,这是教学改革是否成功的重要环节。

【主题词】:初中数学备课方法

如何使用好现行的华师大版数学教材,发挥新教材的功能,体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我个人认为,备课是关键,高质量的备课是上好课的基础。要追求备课的高质量,就必须按照本学科的教学模式备思路、备方法,做到“五有九备”。

1、五有:脑中有“标”、胸中有“本”、目中有“人”、心中有“数”、手中有“法”。

(1)脑中有“标”:课标是我们实施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在开学初,教师应认真学习、熟练掌握所教年级的具体要求,同时又要了解相邻两个年级的课标的要求;

(2)胸中有“本”:教材是教师上课的依据。对教材内容的编排、知识结构、前后联系以及编者的意图,教师都必须烂熟于胸;

(3)目中有“人”:教学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备课时务必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生的接收能力,站在学生的角度,根据学生生活经验设计教学过程;

(4)心中有“数”:上完课后,哪些学生会有问题需要辅导,作业中可能出现哪些错误,如何更学生释疑纠错,心中要有底;

(5)手中有“法”:在重点探究时,教学中的重点问题,难点问题,历年来考试中的热点问题,易错问题的分析讲解时,要精心设计好教法和学法。

2、九备:备大纲、教材及考试分析、备基础知识归纳、备基础知识发散、备基础知识及疑难问题分析、备基础知识应用、备解题思路和方法、备热点问题分析与总结、备知识结构的分析与归纳、备学法。

(1)备课标、教材与考试分析:教师在分析课标、教材、考试要求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实际制定教学目标;目标要体现出层次性和可测性,要具有全面性,特别是情感态度目标。

(2)备基础知识归纳:要求教师能根据教材内容归纳出新授的知识点和需要复习的知识点,根据学生认知规律,编排呈现顺序,形成主线,贯穿教学始终。

(3)备基础知识发散:要求教师潜心研究新旧知识点的联系,要备由本课知识可能引申及发散的问题,设计好变式训练题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

(4)备基础知识,疑难问题分析:教师要对本课的基础知识、疑难问题进行分析,分析哪些是重点知识,在教学各环节中如何突出这些重点;分析有哪些知识点学生学起来比较困难,对这些难点问题,要分析解决它的关键问题是什么?仔细研究如何抓住这些关键问题来突破难点。

(5)备基础知识应用:要求教师根据教材科学合理地安排应用性练习,即课堂练习和作业。练习、作业要有层次性,要数量适度,达到运用巩固和检测效果的目的;当堂任务要当堂完成,做到面向全体,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

(6)备解题思路和方法:教师在备课时,不要做简单的搬运工,而是要挖掘例题、练习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会了一道题不等于学生能力,关键是看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思路如何,方法是否恰当,即注重解题思路和方法的教学。

(7)备热点问题分析与总结:要求教师潜心研究历年来的考题,关注本课“中考”中的热点问题,推荐给学生,指向性很强,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

(8)备知识结构的分析与归纳:教师根据知识结构的分析与归纳,精心设计板书,做到纲目网络清晰,言简意赅,直观形象。特别要重视课堂教学小结,让学生从知识学习、思维方法、能力培养、思维品质、学习态度等方面进行全面总结,此过程是本课教学效果的检验过程,因此,教师课前应明确本课应总结的内容,必要时给予适当的点拔。

(9)备学法:教学的本质是交流,教学行为是为学生提供支持。学法指导要做到使学生会学习,要有“扶”、“引”、“放”的不同层次,对学生不懂、不会的问题教师要精心设计,低起点、小台阶来扶持学生达到学习目标。对学生似懂非懂的问题,教师要善于捕捉问题的障碍点,给学生适当的引导探究。对学生已会的知识点,教师应大胆地放,并组织适当的变式,以促进创造能力的培养,从而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以上是本人教学中的一点心得,供同行们参考,如果有不对的地方,请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

-全文完-

文档评论(0)

151****01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