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软件工程师-硬件接口与通信协议-以太网协议_以太网协议的历史与发展.docxVIP

嵌入式软件工程师-硬件接口与通信协议-以太网协议_以太网协议的历史与发展.docx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1

PAGE1

以太网协议的起源与发展

1以太网协议的诞生背景

以太网协议的诞生可以追溯到1973年,由BobMetcalfe和DavidBoggs在XeroxPARC(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开发。在那个时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还处于萌芽阶段,数据传输主要依赖于串行通信线路,效率低下且成本高昂。以太网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它提供了一种高效、低成本的局域网(LAN)通信方式。

1.1创新点

以太网协议的核心创新在于其采用了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arrierSenseMultipleAccesswithCollisionDetection,CSMA/CD)机制。在以太网中,所有设备共享同一物理介质(最初是同轴电缆),设备在发送数据前会先监听介质是否空闲,如果空闲则发送数据。如果两个设备同时发送数据,会发生冲突,此时,冲突的设备会停止发送,等待随机时间后再次尝试发送,从而避免了持续的冲突。

1.2第一个以太网标准

1980年,DEC、Intel和Xerox联合发布了第一个以太网标准,即DIXEthernetV2标准。这个标准定义了以太网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包括了10Mbps的数据传输速率、CSMA/CD访问控制机制以及以太网帧的格式。

2以太网标准的演变历程

自DIXEthernetV2标准发布以来,以太网标准经历了多次重大升级,以适应不断增长的网络需求。

2.1BASE-T标准

1983年,IEEE发布了802.3标准,这是第一个被IEEE认可的以太网标准,它定义了10BASE-T标准,即使用双绞线的10Mbps以太网。10BASE-T标准的出现,使得以太网可以更广泛地应用于办公室和家庭环境,因为双绞线比同轴电缆更便宜、更易于安装。

2.2快速以太网(100BASE-T)

随着网络需求的增加,10Mbps的传输速率逐渐显得不足。1995年,IEEE发布了802.3u标准,即快速以太网标准,它将传输速率提高到了100Mbps。快速以太网采用了全双工通信模式,大大提高了网络的吞吐量和效率。

2.3千兆以太网(1000BASE-T)

进入21世纪,网络应用的爆炸性增长推动了以太网标准的进一步升级。1998年,IEEE发布了802.3z标准,即千兆以太网标准,它将传输速率提高到了1Gbps。千兆以太网不仅提高了传输速率,还引入了流量控制机制,以避免网络拥塞。

2.4万兆以太网(10GBASE-T)

随着数据中心和高性能计算的需求,千兆以太网的传输速率也显得不够。2002年,IEEE发布了802.3ae标准,即万兆以太网标准,它将传输速率提高到了10Gbps。万兆以太网采用了更复杂的编码和解码技术,以及更高级的流量控制机制,以满足高速数据传输的需求。

2.5以太网的未来

以太网标准的演变历程并未停止,随着5G、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发展,以太网标准也在不断升级,以适应更高的传输速率和更复杂的应用场景。例如,IEEE正在开发的802.3ck标准,将传输速率提高到了25Gbps和50Gbps,以满足数据中心内部高速通信的需求。

3以太网协议的示例

虽然以太网协议本身并不涉及具体的编程代码,但我们可以使用Python的scapy库来创建和解析以太网帧,以更直观地理解以太网协议的工作原理。

fromscapy.allimport*

#创建一个以太网帧

ethernet_frame=Ether(dst=ff:ff:ff:ff:ff:ff,src=00:11:22:33:44:55)

ethernet_frame.show()

#发送以太网帧

sendp(ethernet_frame,iface=eth0)

#接收以太网帧

sniffed_frame=sniff(count=1,iface=eth0)

sniffed_frame[0].show()

在上述代码中,我们首先使用scapy库创建了一个以太网帧,其中dst字段表示目的MAC地址,src字段表示源MAC地址。然后,我们使用sendp函数将这个以太网帧发送到网络上,使用iface参数指定发送的网络接口。最后,我们使用sniff函数接收网络上的以太网帧,同样使用iface参数指定接收的网络接口。

通过这个示例,我们可以更直观地理解以太网帧的结构,以及以太网协议如何在网络中传输数据。#以太网协议的基本原理

4数据帧结构解析

以太网协议的核心在于其数据帧的结构,这是数据在网络中传输的基本单位。一个以太网数据帧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前导码(Preamble):由56位101010序列组成,用于接收端的时钟同步。

起始帧定界符(SFD,StartFrameDe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kzhujl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