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名词解释+课后题答案.pdf

《美学原理》名词解释+课后题答案.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美学原理》名词解释+课后题答案--第1页

“”“”“

这是美学的拉丁文名称,该词源于希腊文,词根含义为感觉感兴趣感性

”“Aesthetica”

的。鲍姆嘉通提出要建立一门学科来研究感性认识,这门学科可称为即感

“Aesthetica“”

性学。感性认识的完善就是美,这也是被译为美学的一个原因。

美学:

美学学科是人类知识近代分化所产生的理论自觉形态,是一门人文学科,也是理论学

科。美学是研究审美活动的学科。

美学学习的方法特性:

美学学习与研究首先具有区别于实证经验科学的哲学思维,美学的哲学思维性质首先

体现在对审美本质的把握上,学习美学原理并非通俗意义的审美欣赏,哲学思维的训

练是必须的过程。其次,美学学习区别于纯思辨的人文体验描述。美学作为哲学思维

并不等于纯思辨,在一定程度上伴随有审美体验的意向性描述。正是在这种意象思维

“”“”“”“”

的基础上,才凝聚形成了中国传统美学意境意味情境气象等一系列本质直观特

性的范畴术语。

第一章

“美本身”:柏拉图在《大希庇阿斯篇》中借希庇阿斯和苏格拉底之口讨论了什么是美

的问题,否定了美是美的东西、质料或形式,不是某种物质上或精神上的满足,不是

恰当、有用、有益等价值,不是由视觉或听觉引起的快感等,提出美是指“美本身”,是

使一切事物成其为美的共同本质。对“美本身”的提问和寻找,是对审美本质的形而上的

哲学探讨。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这是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对美的本质的回答,他认为美就是理念,美本身必须是真的,

真与美的区别在于:真是思考的对象而不是感觉的对象,美却是感觉的对象,真只有

达到“感性显现”时才成为美,美必须是具有感性形式、可以呈现于意识的。因此说“美

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美的规律:“美的规律”一词,是马克思在论述动物的生产与人的生产的不同时提出的,

是物质生产实践中的一种规律,而且是在真与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立的规律。

“美的规律”与“自由劳动”和“人的本质”三个概念三位一体。

审美的本质:

审美活动体验优先于主客二分后的审美静观;以劳动为核心的实践及其结构成为探讨

审美本质的基础与出发点。审美的普遍必然性根源于审美内在于劳动所代表的实践活

动的普遍必然关系;审美的本质是规律与目的相统一活动所产生的自由形式;审美的

本质是能动协调规律与目的的自由活动方式;审美的本质是人的自由本质的对象化理

《美学原理》名词解释+课后题答案--第1页

《美学原理》名词解释+课后题答案--第2页

第二章

审美活动经验:审美活动经验是美学原理基本范畴之一,指经人类审美活动

的累积在主体方面生成和构建起来的一种心理和精神的整体属性,即马克思所讲

的“精神上的具体再现”,简称审美经验,它是包含着审美感受、审美心理结构、

审美态度、审美趣味、审美理想等形态在内的一个大系统。

审美心理结构:

审美心理结构是指人类审美活动的内化成果,又称为内在的人化自然,它构成审美意

识的基础,是审美经验系统中较为稳定的形式。审美心理结构的形成不仅需要个体自

文档评论(0)

LLFF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