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1阅读赏析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docxVIP

1阅读赏析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姚鼐《别梦楼后次前韵却寄》赏析·江边送别友人诗

别梦楼后次前韵却寄·姚鼐

送子拏舟趁晚晴,沙边暝立听桡声。

百年身世同雲散,一夜江山共月明。

宝筏先登开觉路,锦笺馀习且多情。

镢头半个容吾与,莫道空林此会轻。

【赏析】11

姚鼐和王文治是十分投契的朋友,这在姚鼐为王文治的《食旧堂集》所作的序中可以见到。在此诗之前,姚鼐另有一首《将会梦楼于摄山道中有述》,其诗曰:“太平门外雨初晴,又听新蝉第一声。转毂年光逢小暑,夹衣天气似清明。山雲近作迎人态,僧院归如返舍情。未死故人重执手,举看藤杖一枝轻。”摄山就是南京东北的栖霞山,就诗意来看,这是诗人的晚年之作。时令正近盛夏,然天气凉爽,姚鼐与王文治相约在摄山见面,但见面之后王便匆匆离去,于是在诗人心中留下了无限的惆怅,遂按前首诗的韵又写下此诗。

诗人趁着黄昏去江边送友,船已启航,但他依然伫立江边,因为暮色越来越重,看不到孤帆远影,只能静听着渐渐远去的桨声。“送子”两句能突破一般送别诗的樊篱,以听觉感受代替视觉感受来写出别情。前一句写离人,后一句写自己,然两句又是密切相联的,正因为首句中的“趁晚晴”,所以才有次句的“暝立”;首句的“拏舟”,也正逗出次句的“听桡声”。友人已随着桨声远去,于是诗人感到人生的聚散无常,刚才还晤言一室之内的朋友,转眼间却已各自东西,像是暮雲的随风飘散。然而身形虽分,而友谊长存。一人留滞山间,一人泛舟江上,但同望一月,似乎又获得了心灵的相通。“百年”两句,诗人就近取譬,此时正是暮霭四散、明月东升之际,所以用雲散来比喻人生的飘忽不定,以共对明月象征友情的常存心间。“一夜”句化用谢庄《月赋》中“隔千里兮共明月”的话,然变化无迹,与前一句构成了工巧的对仗。两句中前者写合,后者写分,开合自然,情景交融,表现出诗人遣字造句的工力。

“宝筏先登开觉路”又接“拏舟”而来,因为王文治乘船而去,所以有这样的说法;但另一方面也利用佛教的成语,李白的《春日归山寄孟浩然》中也曾有“金绳开觉路,宝筏渡迷津”的话,因为王文治晚年倾心学佛,所以这句也指他对佛学有很深的造诣,故能先登觉悟之路。“锦笺馀习且多情”又回到自己,说自己未能脱去尘缘,每每借锦笺翰墨、吟诗作文来表达情愫,不能像王文治那样得悟佛学真谛。“多情”二字就道出了他对友人的一片真情,也就是所以写作此诗的用意。最后两句顺应“宝筏”而来,说自己和朋友在僧寺相会,获益匪浅,禅学大有长进,诗人用了《景德传灯录》中洞山和尚学禅的故事,以半个头作比,说明自己学佛粗有所得。那么这次僧寺中的聚会也就不能说是无足轻重的了。姚鼐晚年也沉潜内典,对佛学有强烈的兴趣,自然与王文治为同道,这首诗中也表现了此种祈尚。这两句意在说明对于禅学的共同爱好,却以形象的语言出之,不落理窟而不乏理趣。

姚鼐的七律能熔铸唐宋,在诸体中佳作最多,后来曾国藩定他的七律为清代第一家,张裕钊选《国朝三家诗钞》其一即为姚氏的七律,可见后人对他的推崇。这首诗写送别友人,虽为古诗中常见的主题,但姚鼐却能写出新意,刻画自己惜别的情怀却时时能以对方作陪衬,故开合跌宕,颇有一唱三叹之致。姚鼐的古文徐迂缓畅,风格近乎阴柔一路,而他的诗却劲气盘折,苍浑朴茂,更富有阳刚之美,如此诗的中二联,虽写依依惜别之情,然气象开阔,意蕴深长,点化陈言而不落言筌,体现了诗人长于律句的工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4A73P7;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