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图示教学实践与思考.docxVIP

中学历史图示教学实践与思考.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重庆市育才中学冯嘉琳)????随着基础教育内容和结构的现代化改造,教学的进度和深度必然不断增加,而教学时间和教材总量却不允许膨胀,如何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情况下,努力寻求最佳教学效果,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这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普遍遇到的难题。从学校实际出发,我选择了历史图示教学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进行了六年3轮的实验,初步见到了成效。

????历史图示教学是把用文字叙述的教材内容用简要的符号、文字、数码组成的图形或图象、地图、表格等形式加以表现,用以说明知识结构,揭示历史发展规律的一种直观教学方法。它从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出发,既充分注意发挥两个大脑半球在思维中各自优势,又极力强调视听感官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为变课堂的单向传递为多向传递,变学生被动的“接受式”学习为主动的“发现式”学习创造了条件。如果说按系统论观点深钻和把握教材是创制图示的前提,那么图示的设计是否符合信息传递的科学性、简易性、条理性便是图示教学的关键;?而以图示为依据,对整个教学过程实现有效的调控则是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保证。

????二、探索图示教学中如何实现启发性、生动性原则的途径。

????三、探索图示教学与历史思维能力训练的结合点。

????实验分三轮进行,每轮周期二年。

????第一轮,1986年9月—一1988年7月实验班级为高中88级6班(文),重点实现第一个目标

????(三)依据图示的思路,指导阅读教材,并从微观上落实基础知识,名词解释和问题答题,引导学生把握答题中的关键词。

????(四)依据图示作课堂小结,完成宏观—一微观—一宏观的教学过程。

????随着教学进度和内容的变化,课堂的结构也会随之变化。

????这种作法的好处是,把知识要点全部交给学生,对学生认识和较准确地掌握教材内容提供了依据。把厚书变为薄书,基本达到第一个目标。两年实践,中外历史图示累计两大本,在此基础上完成的《中学历史图示教学实验报告》在重庆市84-88年教改成果评比中获二等将。这种方法的不足是,将知识结构全部交给学生,不利于启发思维活动,容易造成思维的定势,依赖性增强及学习兴趣的下降。

????第二轮,1988年9月—一1990年7月实验班为高中90级3班(文),重点实现目标(二)。

????为深化教改,选择文科历史教学运用图示的最佳方案,在电教室王能华老师的配合下,进行了为期两年的电化图示教学实验,采用普通玻璃纸制作图示幻灯片的简易方法,制作各类图示一百多张。在实验过程中着重探索了以下问题。

????(一)努力提高图示设计的质量,力求做到知识上的科学性,设计上的对称、美观及书写的规范。

完成的图示,既表现了该章的知识结构,又是课后练习中问题的提示。

????(附图{图})????利用幻灯片可以部分遮盖的特点,将图示灵活地分部出示,把静态变为动态,再铺之人物、场景、表格等幻灯片,的确让学生感到新奇,增强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积极性,也提高了学习效率。对教师来说,节省了板书时间,有了更多课堂调控的机会。基本接近第(二)个目标。但学生上课笔记量较大、减少了上课熟悉教材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听课的质量。对普通年级较适合,文科班还得另辟途径。

????第三轮,1990年9月—一1992年7月教材在前两次(中国史3册、世界史2册)基础上增加《中国近现代史讲座》,实验班为高中92级5班(文),重点实现实验目标(三)。

????吸取前两轮实验中的经验和教训,我重新设计中外全套隐喻型图示。即印发给学生的图示只有教材框架体系和部分知识线索提示,具体内容通过课堂上师生双边活动共同完成,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在总课时不变的情况下,不仅多上了《中国近现代史讲座》一书,还将高三下专题复习学生活动内容提前到高三上学期完成。

实验围绕目标(三)进行,强调了以下问题:?????(一)更加重视图示设计的质量。随着1990年以来历史高考难度增大,我认真学习史学理论,使自己站在较深层次把握教材体系,努力寻求符合中学生实际的历史思维过程,从教学目的出发,确定好每堂课的教学层次、内容和检测手段,解决好图示设计的实用性。

????(二)强调预习的质量,布置预习思考题,力求使图示成为学生形成答题思路的提示,为课堂的历史思维训练奠定基础。

????(三)课堂教学重点在形成“历史思路”上下功夫。文科教学按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1.复习新课阶段,这是文科教学的基础。重点培养学生形成对历史发展各阶段的框架结构及具体内容的认识思路。首先抓住关键词引发思维;?其次引导学生逐段分析课文,归纳要点,以点带面,形成整体思路;?再次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理解逻辑推理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

文档评论(0)

187****85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