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居民参与垃圾分类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北京市X社区为例》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含提纲)4600字.docVIP

2024《居民参与垃圾分类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北京市X社区为例》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含提纲)4600字.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开题报告表

题目名称

居民参与垃圾分类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北京市X社区为例

选题类型

见填表说明

专业

指导教师

学生姓名

学号

班级

开题报告内容:

选题依据(包括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文献综述、核心概念、理论依据、研究方法)

(一)研究背景

2000年,环保部推出《城市固体废物管理与处理处置技术》一书,详细介绍垃圾管理政策。2007年,《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对城市生活的清扫、收集、处置等做了相应的规定,明确了生活垃圾处理费的缴纳标准和惩罚措施,为收取垃圾处理费提供了法律依据。近年来,各地方政府根据各个城市相关情况及经济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的垃圾分类回收的法律文件,以保障本地区垃圾分类回收政策的推行。在2021年我国中、大型城市生活垃圾的总产量约为1.8亿吨。在城市垃圾中,最主要的垃圾还是社区居民所产生的生活垃圾。随着人们的生活物质水平逐渐提高,但是垃圾分类意识还有不够,致使生活垃圾分类问题逐渐显现出来。

(二)研究意义

目前城市生活垃圾已经对居民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合理的进行垃圾分类可以有效的改善社区整体治理情况,并可以满意居民的生活需求。本文通过研究城市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行为与意愿,探索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居民垃圾分类的建议有利于促进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加快现代化城市美好环境的建设。

(三)文献综述

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就开始实行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政策,关于垃圾分类治理,一直存在很大的问题,国外学术界也加强了对这方面的研究,使得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在不断丰富和完善。

LipseyMW对居民环境态度所进行的调查结果表明:环境态度对居民垃圾分类行为层面有较大影响。SiaAP,HungerfordHR,TomeraAN等人提出了垃圾回收利用过程中居民拥有的垃圾分类知识和表现出的垃圾分类行为有较大程度上的联系。因此,从理论上说,居民垃圾分类的观念越强烈,其垃圾分类收集行为的意愿越低;反之,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越强,其垃圾分类收运行为的意愿越高。这说明了垃圾分类知识对垃圾收运行为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研究居民对垃圾分类收集的态度以及影响居民垃圾分类收集行为的因素具有重要意义。ChantalSeguin与其他学者研究发现居民在垃圾分类收集过程中最为关心生活垃圾与健康。健康风险认知水平对居民的垃圾分类收集行为有重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KallgreNCA能够有效提高居民对垃圾的识别和处理能力,并促进垃圾的回收利用;垃圾分类收集知识是影响居民垃圾分类收集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White等人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家庭生活垃圾成分之间具有显着的相关性,即家庭生活垃圾成分不同会给家庭生活垃圾分类带来较大的差异。ThanhNguyenPhuc以越南芹宜市100个家庭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显示家庭生活垃圾产生比率与社会经济发展因素,生活垃圾分类等因素相关,同时与人口密度及城市化发展水平正相关。混合垃圾在家庭生活垃圾分类中所占比例最大。LiikanenM,SahimaaO在芬兰进行了混合家庭生活垃圾组分二有机废物和生产商包装垃圾的调研和分析工作,并推测造成家庭生活垃圾被浪费的一个原因就是比多混了一些日常生活垃圾。

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垃圾分类始见于1996年,当时环保组织选择了北京市西城区大乘巷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此次试点活动是由民间公益组织推进,垃圾分类试行初期,居民对垃圾分类投放很不习惯,我国也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来保障垃圾分类的实施,不过近年来,人民的环境保护逐渐加强,相关理论资料愈发丰富,具体研究成果如下:

刘建军认为,居民是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中关键的行动者,既是正式规则的践行者,更是非正式规则的制定者。于君博、林丽认为,居民的主观参与意愿与外在的制度环境共同影响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工作的推进。陈蒙认为,在垃圾分类治理方面,居民的力量不可或缺,其是垃圾的产生者,其行为对垃圾分类治理的影响较大。陈肖静指出生活垃圾分类问题是一个涉及居民、政府和环保者三个利益相关群体以及经济、环境和社会三个因素的多主体、多目标决策问题。孙其昂等认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需要国家和社会的多重力量,国家主要发挥引导作用,社会力量相互协作,共同参与治理的过程。陈云雁认为,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方面,多元治理主体需要发挥协同作用,在政府的引导下共同参与,承担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责。搞好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基础和关键是让居民参与进来,切实提高他们的参与度。王建明等提出信息传播政策和经济激励政策是影响民众环境行为的两个主要政策工具;陈凯等提出影响民众低碳消费行为的政策工具包括培养价值观、提升认知、提供外部条件、培养社会规范。王凤等研究认为,环境质量报告制度、环境行政复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等约束性极强的环境政策,对于浅层和深层环境行为都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0212712300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关注原创力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