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切褶皱作用课件.pptVIP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九章褶皱的成因分析

本章重点内容影响褶皱形成的基本因素;褶皱成因分类;纵弯、横弯、弯滑、湾流、剪切、柔流褶皱概念,应变特征与变形特点。

引言1)褶皱形成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一般认为外力作用方式,岩石力学性质,以及岩层的厚度大小和岩层组合形式,是影响褶皱形成的四大基本因素。2)长期以来对褶皱的分类,一直采用成因分类方案,其基本类别包括受水平挤压力形成的纵弯褶皱,受垂直压力形成的横弯褶皱,受剪切应力作用形成的剪切,以及受重力作用形成的柔流褶皱。

褶皱的形成方式与其受力状态、变形环境及岩层的变形行为密切相关。从褶皱过程中岩层的变形行为来看,可把褶皱分为主动褶皱和被动褶皱两类。

主动褶皱-中浅构造层次(<10km)当各岩层的力学性质和层理积极地控制着褶皱的发育时,这种褶皱称为主动褶皱。

被动褶皱-下构造层次(>10km)当各层岩石间的韧性差很小,层理在褶皱变形中不再具有力学上的不均一性,而只是被动地作为变形的标志,这种褶皱称为被动褶皱。

被动褶皱-褶皱假象并没有真正发生过一般意义的弯曲.-剪切褶皱

褶皱过程中物质的运动方式:流动-物质的连续滑移(只是一种晶粒尺度或晶格尺度的微小滑动)滑动-物质沿不连续面的滑移

褶皱作用的基本类型长期以来对褶皱的分类,一直采用成因分类方案,其基本类别包括受水平挤压力形成的纵弯褶皱,受垂直压力形成的横弯褶皱,受剪切应力作用形成的剪切,以及受重力作用形成的柔流褶皱。纵弯褶皱作用——横弯褶皱作用——剪切褶皱作用——柔流褶皱作用——

第一节纵弯褶皱作用定义:纵弯褶皱作用是指岩层受到顺层挤压力的作用而形成的褶皱。

一、褶皱主波长的概念(一)单层纵弯褶皱作用岩石的变形行为粘度—能干层—内部阻抗—外部阻抗

不能干层能干层砂岩页岩

主波长理论Wi:在粘性介质中粘性较大的粘性板的褶皱的初始主波长d—强岩层的厚度;μ、μ—强岩层、弱岩层(介质)的粘度12μ1>μ2

得到以下认识:(1)褶皱的主波长与所受作用力的大小没有直接关系,而与强岩层的厚度及层与介质的粘度比有关。(2)褶皱主波长与褶皱层的原始厚度d成正比。(3)褶皱的主波长Wi与强硬层和介质的粘度比(u/u)的立方根成正比。12也就是说:(1)褶皱波长与岩层的厚度:层厚——波长;层薄——波短;(2)褶皱波长与岩层的粘度比:粘度比大——波长;粘度比小——波短;

当?=?时,只有顺层均匀缩短,1而不会发生褶皱。2

强硬层与介质的能干性差大

当?1/?2?50时,形成肠状褶皱

强硬层与介质的能干性差小

(二)多层纵弯褶皱作用一套强硬层、软弱层相间组成的褶皱,其形态不仅与各层的能干性有关,而且也取决于相邻强硬层的互相影响程度。后者又取决于强硬层间的距离及褶皱层的接触应变带的宽度。

1.接触应变的概念软岩层夹硬岩层,受二者界面间结合力的影响,在硬岩层附近的软岩层随同发生褶皱,离硬岩层较远的软岩层不出现褶皱(顺层缩短)的现象。(如图9-1A)*标志:硬岩层褶皱凹部的软岩层——形成顶厚褶皱;位居硬岩层褶皱凸部的软岩层——形成顶薄褶皱;

2.硬岩层间距大小对褶皱形态的影响1)间距大——形成不协调褶皱(如图9-1B)2)间距小——协调褶皱(如图9-1C)3)硬岩层初始厚度或粘度不同——复协调褶皱图(如图9-1D)*复协调褶皱:硬厚层与软岩层褶皱持总体协调,具体不协调的褶皱组合关系。

二、中和面褶皱作用和顺层剪切作用纵弯褶皱的应变分布型式可以归纳为两种模式:中和面褶皱作用和顺层剪切作用(弯流褶皱作用和弯滑褶皱作用)

(一)中和面褶皱作用1.概念(1)褶皱层中部有一个无应变的中和面。图9-12A(2)各层厚度保持不变(平行褶皱)2.应变特征外弧拉张伸长,内弧挤压缩短,中和面无应变,(由图9-12,A中应变椭圆特征可知)3.变形特点(1)劈理:发育在外弧时—与岩层层面平行;发育在内弧时—与岩层层面垂直。图9-12B(2)张裂:发育在外弧时—与岩层层面垂直;发育在内弧时—与岩层层面平行。图9-12C(3)剪裂:发育在内弧、外弧时均与岩层层面斜交,并且本身以共轭形式出现。图9-12D

形成的小构造特点岩石韧性很小时形成张裂。岩石韧性大时,形成劈理岩石韧性中等时,形成剪裂

(二)顺层剪切作用(弯滑与弯流褶皱作用)1.弯滑褶皱作用层间发生滑动,岩层厚度不变,脆性薄层组合,层面结合不牢(形成平行褶皱)2.弯流褶皱作用层内物质发生流动,岩层厚度产生变化(核部变厚翼部变薄),柔性层(形成相似褶皱)

三、压扁作用对纵弯褶皱的影响

图9-5强烈压扁作用对褶皱的影响A.压扁前;B.被压扁;C.经强烈压扁后;S1.片理或流劈理;f.无根钩状褶皱

四、纵弯褶皱中发育的劈理型式(1)高韧性差

文档评论(0)

113541236359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成都谚晨心动科技文化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10104MAD14BYH9L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